2024年04月23日 (周二)
于丹教授讲述的“孔子和中国人”
상태바
于丹教授讲述的“孔子和中国人”
  • 张世政 驻北京记者
  • 上传 2008.08.25 09:5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论语专家”于丹教授在访谈中强调中国人需要的品质是能够使个人和集体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即孔子的仁、义、礼、智、信。

她强调说:“对于物质上逐渐富饶起来的中国人来说,孔子能够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白。”她还表示:“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忘了这些价值观,但现在已经自然地在接受这些价值观。”

对于被批判是封建主义的孔子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兴起的原因,于教授如此说明道:“社会主义体制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神生活上的变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现代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将目光投向了孔子的思想。”

她表示:“用欧洲或是美国文化填补中国人的精神空虚的方案是行不通的。隶属东方文化的中国重新发现了2000年前的文化之根。”

于教授强调:“不仅中国人,各国人们都不能失去自己的‘文化之根’,要在多元文化中学会共生法则。”并表示,“中国人所说的‘和为贵’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倡导的和谐社会论是一脉相通的。”

她介绍说《论语》是人在一生中应该不断研习的书,并向大家提出忠告:“不能只选取其中的只言片语而歪曲它的本意。”

此外,她还介绍说:“在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产生共鸣的语句也各不相同。20来岁的人喜欢像‘志不可不宏,任重而道远’的这种气质豪迈的句子,而30来岁的人则在‘智者不迷,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上感同身受。”

谈及韩流,作为影视传媒系教授的她表示:“韩国通过演绎家庭伦理、婆媳关系和孝道思想等东方价值观而创造出巨大市场,中国应该借鉴并学习韩国的这种潜力。”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