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桶放在车的升降机上时,立即出现了110千克和85千克的重量标识。这些数字连同排放日期和时间、食品店的地址、业主名字等自动出现在了驾驶室旁边的电脑屏幕上。之后在市内转了1个小时左右的收回车辆驶入了全州市八福洞的食品资源化中心,并将食品垃圾倾倒出来。这样收集的食品废弃物在去除水分风干后,被制作成了堆肥。
晚上9点出来,一直工作到早上6点的李镇宪(音,34岁)说:“食品垃圾排放量、排放地和排放时日等信息都自动地一次性进行处理,所以工作变得很方便。食品店排放的废气物也比去年减少了30%以上。”他还补充道“过去把装食物的塑料袋乱扔在大街或巷子里,臭气熏天。但现在因为使用桶,所以大街变干净了,臭味也消失了”。
“根据垃圾排放量来付钱的”食物垃圾总量制取得了成效。全国的地方自治团体中首次试用该制度的全州市的食物垃圾比前年减少了10%以上。如果考虑排放量以每年7~8%的速度增加,实际上减少效果高达20%。
去年4月全州市引进了食物垃圾总量制。资源管理课长金炯俊(音)说:“ 有5300多个饮食店,比其它地方多得多,菜品也有二三十种,桌上食物都很丰盛,因此食物垃圾剧增,让人很伤脑筋。”实际上全州市民每人的食物垃圾排放量年均达108千克,比全国的平均值高出20千克左右。
全州市将尖端信息科学(IT)技术运用到总量制上。提供给个人住宅、食品店、公共住宅用的桶上贴着运用了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的电子条形码。如果食物桶被放在回收车上,电子称会自动计算其重量、阅读储存在电子条形码内的个人信息并储存到电脑上。该信息会被立即传送到市政府的服务器上,市政府以此为据征收垃圾费用。
全州市实行总量制已有一年了,试行结果表明食物垃圾的日均排放量为233吨,与前年(261吨)相比减少了12%(28吨)。正是因为取得了如此的成果,(全州市)被评选为优秀行政事例,并获得了行政安全部部长奖和2亿韩元的特别交付税。其它地方自治团体负责人都纷纷试图对此进行标杆管理。
全州市长宋河珍表示:“虽然一开始居民们指责称垃圾桶管理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排放都很不方便,但通过不断说服,现在居民们都积极参与了。将打造全国最清洁的文化城市。”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