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根据国际奥组委(IOC)的规定,正面为希腊胜利女神Nike雕像设计,背面龙纹玉璧图案镶嵌北京奥运会会徽。而且还添加有历届奖牌中所未曾有的玉,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以玉比德”。
Q:奖牌从设计开始就已经带有文化竞争的形态,而且由“奖牌至上主义”产生的对奥运会的批判也非常严重。

Q:冷战时期,曾是美国和前苏联展开角逐。现如今,其形态变成了美国和中国的对决。这种变化的意义何在?
A:之前曾一直被西方人垄断的游泳、田径等比赛项目,如今韩、中、日等亚洲国家的选手开始摘得奖牌。这种现象不能单纯的用中国威胁论或者新黄祸论等逻辑来解释。特别是,中国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手枪慢射比赛项目中夺金之前,曾是个零奖牌国家。这枚金牌该有多么弥足珍贵,以至于萨马兰奇奥组委主席亲自把奖牌挂在许海峰选手的脖子上时,鼓励道:“今天将会永远被中国体育历史所铭记,这是我的骄傲。”毛泽东曾痛恨金牌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恶习,但是继毛泽东之后迎来开放时代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紧随其后的便是现如今的金牌之风。因此,中国奖牌数雄居世界榜首或者中国强大的奥运实力,不应该被认为是民族主义,而是民主化和市场经济原理作用下的全球化主义的胜利。就像前苏联中我们所能看到的国家介入体育的色彩越浓,奖牌也就会越来越褪色,也不会走得长久。
Q:除了国家主义之外,是不是同样还要警戒商业主义对奖牌至上主义的支配?
A:虽经常说奖牌得主是流动的广告牌,但是日本的北岛康介、韩国的朴泰桓、还有北京奥运会的神话——美国的菲尔普斯等游泳金牌得主都身着鲨皮泳衣,以此来紧缩身体加快速度。世界泳衣开发公司的激烈水下竞争中,英国Speedo公司算是用新技术摘得了金牌。这一块块直径70mm、厚度6mm的奖牌看似微不足道,却在全球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旋风。即使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也应该超越商业主义和国家主义,将金牌看成启示“历史终结”的产物,不应该失去单纯的体育精神。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