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党委书记夏德仁(55岁)如此强调说,并称“对于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而言,中国仍然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他还表示“大连市政府认为韩国企业是我们的‘利益共同体’”,再三嘱咐业界应该进行积极投资。夏书记目前在自己的母校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课程,是一名经济学者,在货币经济学领域是权威。为了与韩国企业界人士进行交流,夏书记最近访问了韩国。本报就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和韩中经济合作方案采访了夏书记。
-在目前经济好转的局面下,您对韩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做何种评价?
“去年韩国的全年出口总额中中国的比重进一步增加,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两国经济合作具有即使危机迫近也不会萎缩的结构。将韩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制造能力结合起来的这种合作模式将来必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您认为韩国企业的技术达到了何种程度?
“韩国在装备制造、电子等方面具有领先水平。但是中国的技术也在迅猛发展。至于造船方面,如果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够维持现有的发展速度,3~5年后基本上可以和韩国持平。但是企业发展并非单纯的技术进步就可以实现的。韩国在管理技术、品牌、全球化战略等方面在相当时间内仍然是领先于中国的。”
-韩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家的企业精神方面有何不同?
“我经常与STX会长姜德寿等韩国的主要企业家接触。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无论遭遇怎样的危机都不会屈服的斗志。而中国的企业家也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他们已经开始拥有了极强的技术开发意识,而用国际头脑武装起来的企业家也越来越多。两国的企业家一定会在第三国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
-作为货币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您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人民币地位的提高是理所当然的。以与中国存在较多贸易往来的国家为中心的许多国家也纷纷采取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伴随着一个复杂的过程。我认为这并非能够由政府主导,而是会通过市场调节来逐步实现。”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