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文是世界文化史上独特的发明,也是在地球村时代韩国的代表文化商品。迎来建国60周年的今年,我们也准备了一系列的与韩文、韩国语有关的学术大会和活动。其特征是比起国语纯化等对内的语言政策问题,更积极地讨论韩文的世界化等问题。
◇逐步提高的韩文的世界地位
据语言学者苏珊·罗曼(音)称,韩语的使用人口有7500多万,是世界第12多的。然而像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印度等使用的方言都是另外计算,因此学界认为实际上韩语的使用人口数相当于世界第10位。外国人韩语能力考试(TOPIK)的应试人数也由1997年的2274名增加到去年的7万2292名,十年间增加了30倍左右。在去年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中,韩语也被采用为10个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韩语的国际扩散中,“韩流”的影响也很大。在日本,包括私立学院在内开办韩语课程的学校有3000多所。世界范围内,1990年有31个国家的151所大学开办了韩语课程,而到了去年则增加到64个国家的742所大学。去年才首次设立由国立国语院推进的海外韩语课堂——世宗学堂,而至今年上半年止就在全世界17个城市设立了分校。
◇韩语作为“世界文字”的可能性
最近学界的部分人与民间团体等展开了将韩语字母作为国际文字标记手段进行普及的运动。他们主张像英文字母一样,把韩语字母作为语言标记的手段。也有人评价,韩文与世界上其他语言文字相比在按照发音来表示这方面十分优秀。由于韩文的创制目的是不仅是为了标记韩国语言,还能标记中国汉字发音,所以这是可行的。
电脑打字时,日语和中文都是用英文字母将发音输入之后再变化为适当文字,十分繁琐。若考虑到这一点,就更能体现IT时代韩文文字的优秀性。
另外,还有对没有文字的民族普及具备韩文标记体系的移动电话的提案。这种方式使无文字的民族能借由韩文的文字体系进行可视的沟通。
然而学界对这种行动采取慎重立场。他们认为应把提高韩语的国际地位放在首位。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