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十分遗憾的是,韩中FTA至今还在原地踏步。虽然从2007年3月开始的两国的产业界、政界以及学界的相关研究已经结束了实务层面的研究,但是原本应当出台的共同报告书却很可能在年后才能够问世。由于FTA的实现可能牵扯到一部分利害关系,韩国的农业以及水产业等一部分产业提出了不同意见,导致共同报告书至今无法完成。
习近平副主席比任何人更加清楚这种状况,他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求同存异”。针对细节的准则,习近平副主席提出“结合各自产业需求和承受能力”。
但是仅仅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实践比话语更加重要。包括中国的大米问题在内,针对韩国社会的一些特殊状况,中国必须展现出大国的姿态,积极予以考虑。核心问题就是农业领域的问题。中国不应当回避问题,而应该展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姿态。
对于中国在FTA问题上作出的积极姿态,韩国政府不应当过于兴奋,但是应当展现出比现在更加积极的姿态。预计明年台湾地区将与中国大陆签署事实上的FTA协议,即《经济合作基本协定(ECFA)》。韩国政府应当倾听企业们担忧的声音。一家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的负责人呼吁:“韩国企业因为高率的关税问题而陷入苦战,而享受零关税优惠的台湾企业将现行占领中国大陆市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关注。”如果不签署FTA协议,那么面对未来的CHIWAN(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企业将束手无策。
如同习近平副主席所说的一样,希望两国相关人士能够发挥智慧推进FTA进程,从而使两国关系更进一步。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