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4日,在中国上海市内古北的某办公室里,四五名男女职工面对面坐着展开激烈的讨论。主题是明年春季美国男装款式的流行趋势。这算得上是一个小型的出口战略会议。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宽松的款式反而会更受欢迎。这方面的订货比较多。先调查一下工厂的情况吧。”
“还是价格问题。”
“不要局限在上海附近,向稍微有点远的宁波附近的工厂订货吧。”

在拥有50多名员工的小公司里,他在一个由六名成员组成的男装小组工作。从购买材料到生产订单、价格决定、市场营销以及出口,他负责处理和男装有关的所有业务。
从去年开始一直在这个公司工作的他对于中国职场如此评价。今年郑组长已出口的物品总量大概有250万美元,和其它小组相比业绩突出,获得的工资是同级组长的三倍以上。当问到工资的具体数额时,他笑着说“比在韩国大企业的同龄职员要多吧”。
他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05年。当时起薪只有3000元人民币,折合成韩元大概40万韩元。无数次地想回国,行李都收拾好了,但后来还是决定留下来了。“后来有了志气,为了掌握地道的汉语开始学习;为了能精通进出口业务,追着前辈们学习;为了学习英语,专门跑到菲律宾去留学6个月。”

他的母校釜山新罗大学经营的东北亚商务支援中心对他下定决心在中国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该中心提供机会让他在中国和韩国接受了三个月的汉语和商务教育,之后允许他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当地企业(主要是韩国投资企业)工作。今年也有40多名学生完成了中国商务人力培养课程,有一半都成功在中国就业了。
新罗大学等开设中国就业研修课程
东北亚商务支援中心的李权浩(音)博士表示:“我们的宗旨是向无法就业的学生打开中国就业之路,所以得到了釜山市的支持。包括中国国内韩语讲师、设计师等,每年都会输送70~80多名学生。”同时他还补充说:“新罗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会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东北亚商务中心学习,这就叩开了海外就业之门。”
东北亚商务支援中心的李权浩(音)博士表示:“我们的宗旨是向无法就业的学生打开中国就业之路,所以得到了釜山市的支持。包括中国国内韩语讲师、设计师等,每年都会输送70~80多名学生。”同时他还补充说:“新罗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会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东北亚商务中心学习,这就叩开了海外就业之门。”
“仅从工资来看,这里不是立足的地方,但对于我来说这里有我的明天。虽然现在我只是针对韩国客人服务,但我可以在这里学习酒店管理的技术,说不定以后会成为中国国内顶级的酒店经理。”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