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会期间,韩国国内青少年游泳俱乐部接到的咨询电话络绎不绝。这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金牌(400米自由泳)和银牌(200米自由泳)得主朴泰桓所产生的效应。在小学生中,朴泰桓已经成为了明星和偶像。
在首尔市内经营4家青少年游泳俱乐部的Sidus SL表示:“现在每天都接到200~300通电话咨询。我们可以接收的1500个名额已经都满了,甚至后面还有人在排队”,“朴泰桓的英勇善战取得了大规模的效应。”
以富裕层为主要顾客的江南JW Marriott酒店健身中心透露:“朴泰桓夺牌以后,想把孩子送到游泳教室的父母咨询数是平常的3倍多”,“我们规定只有年会员的子女才能够来,可是咨询仍然很多,人数也增加了。”
韩国国内体育借这种明星效应热潮发展起来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也是推测此次朴泰桓明星效应将对游泳的发展起到直接作用的原因。
在1973年萨拉热窝世乒赛上,李爱丽莎和郑贤淑取得了双打冠军之后,奥运会的传统项目乒乓球成为了韩国的国民体育项目。凭借明星效应热潮取得最大成就的项目是足球。2002年世界杯4强和曼联的朴知晟效应让足球站在了人气顶峰之上。1982年职业棒球赛的开赛、1983年开始的篮球盛宴和NBA的迈克尔•乔丹效应分别让棒球和篮球有了很大的发展。
随着运动热潮,运动小子也纷纷登场。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小子”、80年代的“棒球小子”和90年代的“篮球小子”。
自1998年朴世利称霸美国女子高尔夫协会巡回赛美国站之后,韩国又刮起了高尔夫热潮。感受到“赤脚斗魂”魅力的孩子们开始打高尔夫球。
因此,估计北京奥运会之后,“游泳小子”,即“朴泰桓小子”将纷纷登场。
来源 :日刊体育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