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周三)
从文学到哲学、历史,学无止境的汪晖教授
상태바
从文学到哲学、历史,学无止境的汪晖教授
  • 李阳寿 记者
  • 上传 2009.10.05 09:4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汪晖是新中国的代表性的国内派思想家。他毕业于中文系,最崇拜的人是鲁迅(文人、思想家)。从鲁迅中学和扬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攻读了硕士学位、在社会科学院攻读了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反抗、绝望:鲁迅和他的文学世界》。对他来说,学位就像是驾驶证一样,因为他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扩展和自己的专业并没有联系的哲学、历史、政治学、经济学等。和汪晖走得比较近的一位知己介绍说:“德国的某媒体把他评为在世的世界九大思想家之一。”但是他说“这不算什么”,一直闭口不谈。他一向都很谦虚。

汪晖一直都担心共产党的支配体系和盲目的市场经济会带来弊端,主张进行渐进式的改革。一部分人称他是新左派的标志性人物,也有人说他是支持胡锦涛主席的和谐社会论的团体,但是汪教授本人称自己是“为成为合理主义者而努力的人”。言外之意他不想把他的学问世界带上任何的党派色彩。从1992年开始,10多年间他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名牌大学或研究所和西方学者们进行交流。

“继续过劳动者的生活也不错”

他于1959年10月出生在扬州,当时正值大跃进运动。母亲是扬州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的教授。在文化革命的“十年狂风”中,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都遭到了迫害,所以他在高中毕业(1976年)后就成为工厂劳动者。“两年时间换了三个工种,在罐头工厂搅拌肉、在纺织工厂包装布、组装军用电话。一开始只有13元人民币,但如果经常加班就能挣到30元人民币。罐头工厂要是出现次品,就会把那些次品贱卖掉。这样的话就能好好吃上一顿肉,感觉非常幸福。”当被问到“刚上大学时不开心吗”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如果能继续劳动者的生活好像也不错。”

1996年开始,他开始真正地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黄平(现在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一起成为知识人必读刊物——《读书》的主编。当时很年轻,只有36岁。在汪教授之前的主编都是像陈原、范用、沈昌文等中国文化界的泰斗。《读书》是在毛泽东逝世四人帮遭罢黜后以1978年提出的“解放思想、追求真理”为指导思想创刊的。在创刊号上刊载着“读书无禁区”的大字是宣扬解放思想的著名标语之一。《读书》的执笔阵容包括各个领域的学府文宗或知识分子。北京大学某教授(45岁)说:“如果不读《读书》很难插入别人的对话,想继续做学问的人哪怕是当作一种形式也应该随身携带着《读书》。”(当时发行量为10万多册)

西方的公理与儒学的天理的比较

汪教授在担任《读书》的主编前接受了前任主编们的面试考核。第一个问题是他完全陌生的“音韵学”,但因为他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回答,面试就那样结束了。因为通过他的回答证实了他的天赋及做学问的热情。2年前,说汪教授会辞去主编一职的传闻聒噪一时,因为政府将施加对《读书》的影响力的疑惑扩散到国内外。11年间,他对中国的前进道路提出了各种方案,比例在俄罗斯改革、金融危机、反恐战争、三农、医疗、国有企业改革等问题上,他和官方的媒体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了10多本书。在由其中四本构成的《现代中国思想的振兴》一书中,从宋明的儒学原理到帝国、国家,近代中国思想,现在科学和共同体等问题,同时也用了一些篇幅对中国儒学的“天理”和西方的“公理”进行了比较。说这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也不为过。

汪教授快五十岁了。就像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学者那样,除了在学校讲课和参加海外学术活动其余时间都潜心在家里看书写作。他说如果有些见面实在难以推辞,就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短暂地见面。能真切地感受到“努力的天才学者”的风貌。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