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虽然主办该会议被称为国运,但是仍具有两面性。因为所谓的运气经过认真的努力可以成就理所当然的结局,但是也可以停留在只不过是个偶然的机会而已的程度。此次主办G20峰会蕴含了这2种可能。鉴于这期间花费的功夫,可以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报答,但是过分依靠运气也是事实。
现在虽然已经难以达成目标,但是李总统的王牌大选公开承诺“747公开承诺”中的第三个7,就是要实现世界第7位的经济大国,也就是把目标定在了G7上。但是从经济规模来看的话,韩国短时间内几乎没有可能成为世界第7经济大国。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规模来衡量竞争力的话,别说是现有的G7国家了,现实上连追上把我们国家挤到一边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都很困难。别说难以挤进包含了俄罗斯的G8了,连法国萨科齐总统提议的G14(在G8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和墨西哥)都漏掉了我们。但是,不幸之中机会到来了。为了摆脱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合力构建了被称为G20的新格局,进入主要国际集团的门户开放了。这是第一个运气。
当初G7的结成是源自牵制美国独霸的欧洲国家的稀释策略。G20的胎动是金融危机的主犯美国陷入困境,为了摆平欧洲国家的巨大挑战,美国使新兴国家大举参与了进来,这种意图是比较明显的。美国的幕后动作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成为G20峰会的主办国。因为中国的牵制而把日本从候选名单中排除后,结果还是美国技术性地平息了澳大利亚和下次G8主办国加拿大的反对。像这样微妙的国际舞台的力学关系全部对确定韩国为主办方起到了有利作用,这是第二个运气。
当然,能够抓住这种运气的原动力是对于申办的强烈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只是为了指出韩国并不仅靠着实力就成功申办了G20峰会这点而已。那么,从现在开始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实力说话了,要把G20峰会这个好机会制造成跃入发达国家的契机。像过去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样,不要虚张声势抱有力不从心的过分欲望或靠好运气把国名写入发达国家集团,而是要真正的成为发达国家。
据称,主办G20峰会的消息一传开,国内一些城市就已经为了成为主办地而展开激烈的角逐战了。但是仅通过主办一次首脑峰会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升入发达国家序列的,也不是通过主办会议获得经济效益从而成为发达国家。与这些相比,要对选定会议议题、调整会员国间的异议等发挥主导作用,具有了这种能力才是成为真正的发达国家的方法。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