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走近大陆的贤人①]“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상태바
[新中国成立60周年,走近大陆的贤人①]“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 金明镐(音) 圣公会大学 教授
  • 上传 2009.09.28 10:3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清朝光绪32年,即1906年1月13日,周有光出生于江苏常州的深巷中。周有光是独生子,比末代皇帝溥仪早出生了一天。与誓言革命而离家的蒋介石同一年到军官学校就读,而当时被父亲强制中断学业帮忙农活的毛泽东正郁郁不乐。

周有光的父亲身为教师,从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虽然在学校教授古文,但也不反对白话文。周有光的祖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为村里人写信写状纸。在周有光三岁的时候,教给他唐诗,96岁高龄去世时,听力和视力也不比年轻人差。祖父经营过棉纺织厂与当铺生意,但在太平天国战乱时为防守常州城而荡尽了家财。

周有光虽然接受了很多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但从不认为传统的东西固陋。他没像同龄人那样上过私塾,他的祖父母认为让男孩子太早地接受教育对健康和发育都不好。

常州中学虽然严格教授中国古典文化,但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教材都是英文版的,作业也要用英文完成,但并不设英语课。这里的毕业生有很多后来都成为了外交官和政界要人。

周有光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时,开始对汉字的拉丁语表记产生兴趣。这是由于环境的缘故。大学也全是英文环境,只在中国文学与历史课上使用汉语。因此周有光逐渐认为,利用英语可以将一件事情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好。

大学毕业后,周有光做过教师,后来又进了银行。当时的上海是拉丁化运动的中心,流行将各种方言拉丁语化。当时,与周有光在一个胡同长大的共产党书记瞿秋白去了趟苏联,目睹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拉丁语化,在回国之后主导了这一运动。而相对于方言的表记,周有光对普通话的表记更有兴趣。

周有光1933年与张允和女士在上海结婚。张允和是与“宋氏三姐妹”、“浦氏三姐妹”齐名的“合肥四姐妹”中的老二,她在安徽最富的家庭中长大。周有光的岳父名不虚传,整理家产,斥资在苏州办女学。不仅让膝下六男四女全部完成大学学业,而且督促他们接受传统教育。女儿们交男朋友也不完全以家世和学业来判断。二女婿周有光虽然学有所成,但大女婿是学京剧的,三女婿沈从文后来虽然成为大学者,但却是来自于穷乡僻壤,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周有光的夫人张允和女士是中国最优雅的传统戏剧——昆曲的名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她将很多外国作品翻译成了汉语,文革后还做过昆曲研习社的社长。

中国的20世纪是苦难的时代。革命与战争没有停止过,曾经被死亡和恐怖的阴影笼罩着。统治者虽然重视知识,但却不重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背着家人买了安眠药在枯井和湖水边徘徊,放弃了选择机会的人们或死或失踪。有的成为废人,甚至都活不到平均寿命。

几天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日子。虽然中国发生了很多的事件,但核心可以压缩为朝鲜战争参战、文字改革、文化革命、改革开放这些事件,其余不过是前奏或续篇。“文字改革之父”周有光虽然已是104岁高龄,但双眼里依然充满了好奇心。留美学者余英时将之赞叹为“奇迹中的奇迹”,而周有光本人则开玩笑说自己“被阎王爷忘记了”。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