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蔚山已经逐渐远离了人们印象中的第一工业城市,开始变得“大有看头”了。
来到蔚山,你首先见到的就是贯穿南北的太和江。由于产业化和都市化的高速发展,水质污染曾经成了这条江的代名词,给她披上了忧伤的面纱。
但是自2005年蔚山举办全国体育大会以来,蔚山人提出要在太和江进行赛艇比赛,一时成为热门话题。因为人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想象在这条首屈一指的污染河流里该如何进行水上项目的比赛。但是经过蔚山人的改造,在这条原来水质连3级都达不到的太和江里竟然出现了鲢鱼和梭鱼,还有各种候鸟在这里筑巢,最终完全达到了国家1级水的标准,体育大会也圆满地结束了。
体现太和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的另一个标志是行走于十里竹林之中市民们的表情。在太和桥与三湖桥之间有一条宽30~40米,长4公里的十里竹林,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为了防止河水泛滥而栽的。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其妨碍江水的流淌,也有人提出要将其全部砍光,但是今天它已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生态公园。10年前的太和江还被污染物搞得臭气熏天,让人不寒而栗,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恍如隔世了。
沿江北上在蔚州郡彦阳邑的大谷里,著名的盘龟台岩刻画默默地在这里守候了漫长的岁月。刻画的制作时期可上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其中有10几种鲸的图画58幅,以及捕鲸的渔夫、老虎、梅花鹿、野猪、龟等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图画296幅。这些刻画对于研究史前人类的劳动方式、船舶、集体协作精神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蔚山利用盘龟台岩刻画和川前里刻石的现有资源建设了岩刻画展览馆,不久的将来即将对外开放。
韩国的“瓮器”是一种匠人用生命根源的土和火、经过精心打磨而制成的韩民族特有的传统食品存储陶器。将粘土粒在摄氏1200度高温的火里烘烤,会产生一些细小的空洞,这些空洞可以方便空气和水分的流通,这样制成的容器保存期长、性能卓越,被称为“会呼吸的碗”。
在瓮器里储存的谷物种子,可以保存到第二年不坏。与其它陶器不同的是,瓮器如果被打碎,2年之内会自动分解成土。但是瓮器受到现代化的产物——不锈钢和塑料制品的冲击,正在逐步退出人们的生活。
如果您认为瓮器文化就这样消失未免太可惜的话,您不妨去蔚州郡温阳邑古山里外古山村看看。外古山村是韩国最大规模的瓮器产地。这个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韩国战争时期(又称朝鲜战争),在它的全盛期曾经有200多户从事瓮器生产,但现在传统的窑只剩下9个,专门陶工也不过19人了。
即使这样,外古山村的人们一提到瓮器还是觉得非常骄傲。这里自2000年起每年都举办“蔚州外古山瓮器节”,3月份外古山村刚刚得到国家特许厅的商标登录批准,已确定明年将举办世界瓮器博览会。
外古山村还将以这种方式制成的瓮器对外出售。这里的人们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体验项目,他们正在为推广瓮器文化倾注心血。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