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奥运会标志图案设计过程中,中国还曾在推进另一个项目,这便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文·汉字的对外普及事业)2003~2007”。“汉语桥工程”(中文桥梁项目)为该项目的副主旨,同时也是本项目重要一环。为此在韩国的大学内也设立了几所“孔子学院”。
特别是,中美协商决定共同开发网上中文教育方法、中文电子词典和语言资源数据库、利用大众媒体的中文教育方法、中文文化背景知识数据库、翻译机器等等。该方面的活动在2005年胡锦涛主席的特别指示下变得更加活跃。中国的文化大国项目、汉字和中文的世界化、强调软实力、中国对外和平战略,由以上各项组成的强大文化攻势即将开始。
英国纪录片作家约翰•曼(音)称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汉字是最漂亮最合理的文字。他写道“直到19世纪,汉字曾占全世界信息量的90%,但是随着我们进入20世纪,字母文字占据了90%”。
中国欲借奥运会重塑汉字。难道这是一张挑战书,目的是为了重新找回被英语夺去的世界霸权的地位?

最早实现“天下大统”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也是将汉字统一为小篆,即设计北京奥运会图标字体的君主。秦始皇所指的“书同文(统一汉字)”政策是为中国统一奠定基础的基石。在美国的史学家黄仁宇强调,汉字才是将中国这个文化大国统一起来的基础。若没有“书同文”基本方略,那中国说不定会像欧洲一样四分五裂。
北京奥运会的汉字图标项目是一个指南针,能让我们据此推测出21世纪汉字和国际语言环境,进一步说可以推算出许多符号体系的动向。图标是图(PICTO)和文(GRAM)的结合。这是因为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即图文不分家,是生于同根,所以汉字有可能和视觉媒体相结合。即,不像字母一样将自己困在声音文字的篱笆内,最终能向视觉漫画、动画、flash等分支领域发展。
作为网友交流手段的“表情符号”才是真正的实证。根据文字的样子,赋予本身没有任何意义的字母以丰富的意义,从而开辟交流新纪元的表情符号才是突破声音文字天生局限的创举。突破字母文字局限的哥白尼设想转换便包含在其中。
正是这个领域需要进行语言学习的重大转变。随着,现有的学习、熟记等学习概念的解体,新的“娱乐概念”正在无意间建立起来。韩国强求学习汉字的孩子学会默记,这就像是严刑审讯。语言学习的示范方法将变为娱乐。就像维特根斯坦指出的,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连犯错都能变为娱乐。将举步维艰的汉字学习变为魔法和逻辑的结合,这难道不是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吗?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