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生活节奏很缓慢。摘果实的老人、骑着自行车相遇的人们将车停在路边相互闲聊、赶着羊群在草地上并排坐着的两位少年、似乎全无担心开怀大笑的少年们、带着上了年纪的游人前往藏族寺庙塔尔寺的年少的僧人、五体投地进行朝拜的修行者……所有人都在缓慢地生活。并且这里还保留着很多少数民族的风俗。彝族人一旦孩子出生,母亲会用纯净的江水为孩子们洗浴。如果彝族的母亲去世,在火葬时,无论何时都会使其面朝右侧。笔者询问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十分悲伤,面向右侧卧下是因为在神灵世界中纺线时必须使用左手。
在这里我还遇见了中国诗人马丁。他是撒拉族,比笔者大11岁。他曾经有一首诗里写道“阿里玛,叶子蓝又白,果实火红”,很好地再现了撒拉族的民谣。马丁是文学杂志《青海湖》的副主编,每个月从中国政府那里领取薪水。他朗诵了一首自己写的诗,诗中这样写道“忘记了一首歌/忘记了过去那一周的生活/忘记了过去的事情和相关的人/甚至让你忘记了自己……忘记了一首歌/灵魂陷入了炼狱/经历了炼狱的所有过程”。
这位诗人所吟唱的是他出生的这片土地上的香气、是三月的江海、是七月的果实。每当酒意正浓的时候,撒拉族人总是会唱响歌谣。我从马丁那里听说了一个关于计算稿费的故事。在中国,散文稿费的计算方式与韩国一样,按照每200字一张的稿纸为单位进行计算。但是诗的稿费计算方式却有所不同,在中国按照诗的行数计算稿费,而在韩国,无论多么短的诗,每一行的稿费相当于散文1000字。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诗的热爱与尊重。
离开相谈甚欢的马丁已经四天了。每当笔者想到马丁今天还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作诗的时候,那片遥远的土地似乎就在笔者的身旁。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