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周四)
北京奥运会是“李宁奥运会”
상태바
北京奥运会是“李宁奥运会”
  • 郑荣在 文化体育部副主编
  • 上传 2008.07.31 08:43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为了实地采访报道奥运会,我将于8月1日出国前往北京。作为一名体育记者,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希腊奥运会,到现在的北京奥运会,我将“连续3次出战奥运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抒写颇为亮丽的一笔。但是在去北京之前却十分担忧。想到北京的炎热和阻塞的交通、还有因语言不通而可能产生的尴尬,我就头疼。

最担心的莫过于“事故”了。先不考虑最坏的情况——恐怖袭击,比赛当中很有可能因为裁判判决引起冲突、扭打,还有服用药物等类似突发状况都很有可能发生。估计中国还会更加欺生。中国雄心勃勃,制定了力压美国取得综合成绩第一的目标。

场外,中国也是变本加厉的欺生排外。北京奥运会公开赞助企业憋了一肚子火,因为中国当局没有很好地维护赞助企业的权利。国际奥委会(IOC)从以三星为首的12家公开合作伙伴那里分别收取了1亿美元(约1009亿韩元)赋予其使用奥运标志、进行各种宣传和市场营销的权利。麦当劳等和北京奥组委(BOCOG)签署合同的企业也有11家之多。

问题在于中国当局不但没有有力限制竞争企业的埋伏营销(非公开赞助商通过各种营销活动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虚假印象,误以为他们也是赛事的赞助者,起到宣传效果),反而在助本国企业埋伏营销一臂之力。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奥运会主播和解说人员身穿印有中国体育品牌“李宁”商标的衣服主持节目。李宁不花几分钱就起到了在全世界友人面前展现自己品牌的效果。向BOCOG足足交了8000万美元的阿迪达斯只能干上火。

而且,李宁还打出了“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语。虽说不乏有抄袭阿迪达斯广告语“Impossible is Nothing(一切皆有可能)”的嫌疑,但是李宁公司方主张自己的广告语首先问世。我咨询了韩国阿迪达斯,才知道“我们打听过德国总公司和中国阿迪达斯。我们是2004年开始使用,李宁2005年才开始使用此广告语。”

李宁公司是中国体操界的神话——李宁(45岁)在1990年设立的公司。其商标似乎适当的贬低了耐克,但是却散发出“冒牌货”的味道。即使这样,李宁仍然取得飞速增长,在中国国内销售额方面紧跟着耐克和阿迪达斯后面。李宁借助中国政府的力量意图通过本次奥运会成长为“世界品牌”。

历次奥运会都有本国运动品牌的形象交相辉映。1964年东京奥运会为日本爱斯克斯和美津浓的成功做了铺垫,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给德国阿迪达斯一双腾飞的翅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让美国耐克成为世界名牌。

重新审视一下韩国国内。韩国举办了奥运会和世界杯两大世界体育赛事。但是,现在提到“韩国”的话,没有值得一说的运动品牌。员工300名以上的大型体育用品企业仅占韩国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7.9%,规模又小又寒碜。

随着运动人口剧增,体育用品市场会逐渐扩大。大韩体育用品协同组合理事长权五成(音)(Viva Sports社长)主张:“只有通过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生产出最棒的产品。以射击·跆拳道等世界最强体育项目为中心,打开海外市场,才有可能打造世界品牌。”政府为了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也必须做好法律、制度上的保障,限制伪劣产品。

北京奥运会成了李宁奥运会。同样,我们也无法阻止李宁在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14年仁川亚运会之时雄占整个赛场。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