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日,韩国银行指出,上个月经常性收支达到18亿2000万美元,实现盈余。从去年12月开始的赤字状态历时7个月,终于告一段落。重新收复盈余主要是出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上个月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5%,以月为单位的增加幅度继2004年7月以来实现了4年间的最高水平。进口增加幅度(33%)也陡然增加,但却远远不敌出口增加的幅度。
向中南美、中东、东南亚等资源强国的出口大大增加。石油产品、油船、探井船等石油相关产品的出口也呈现迅猛劲头,石油产品的出口增长率达到119%。
一般情况下,出口都是在下半年加快增加,因此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全年赤字的幅度会比预想大大降低。由于上个月实现盈余,上半年的累积赤字减少为53亿5000万美元。当初韩国银行预计今年经常性收支赤字规模将达到90亿美元(上半年65亿美元,下半年25亿美元)。
但是,随着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增长迟缓,世界经济也陷入低迷,因此一切都不容乐观。三星经济研究所权纯旴宏观经济室长表示说:“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但很难断定可以完全实现盈余。”
而且,由于韩国人用于国外旅行和留学的费用始终不减,服务收支赤字将继续扩大。旅游收支赤字比上个月增加了2亿3000万美元,达到10亿7000万美元。今年以来,服务收支共达到93亿4000万美元的赤字,“百亿美元赤字”大关近在咫尺。随着外国投资者撤离韩国证券市场,资本收支已经连续3个月赤字,这一点也不得不让人担心。
唯独出口“独树一帜,实现增长”。但另一方面,同内需部门的差距难免越来越大。根据韩国银行调查显示,第二季度相对实际国内总生产(GDP)而言,出口比率占64.9%,实现1970年以来最高水平。相反,相对于民间消费的GDP而言,比率为48.3%,创造历史最低水平。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