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营韩餐连锁店“妻家房”的吴英石(音,57岁)社长从1996年起连续13年举办泡菜教室。隔周开办的教室只容得下20人,因此每年可向500名左右的日本人教授制作泡菜的方法。作为教室讲师的吴英石老板夫人刘香熙(音,58岁)说:“从远地方乘坐新干线来学习的人也很多”,“来学习的人大部分是为了学习在家里直接腌制泡菜的方法。”一年消费30万吨的泡菜已经成了日本饭桌的固定菜单,现在到了日本妇女直接学习腌制泡菜的地步。
她们交上3000日元,上课的2小时内为了防止漏掉刘某所讲的任何一句关于如何腌制泡菜的话,工工整整地记着笔记。一位40岁出头的主妇说:“预约2个月后才等到今天能够参加教室”,“平时虽然研究了很多次,但通过今天的实习学会了做泡菜的方法,有信心在家里直接腌制泡菜。”刘某说:“随着韩流粉丝层的扩大,来泡菜教室的大部分是30岁到40岁的年轻主妇。”
吴社长与泡菜教室的初次结缘是偶然的,在首尔明洞经营服饰店的吴社长1983年第一次来日本学习时装。他来到东京后,是第一个1987年在新宿京王百货店的女装部门就职的韩国人。吴社长说:“那时候在日本大企业就业的韩国人1年只有30几个,基本上能在韩国驻日大使馆拿到总统下赐品的程度”,“在日本,对韩国人的偏见很大,泡菜是避讳食品的代名词”。
如此到了1989年,小儿子的周岁宴的机会来了。吴社长说道:“以杂菜、煎饼、牛尾汤招待京王的职员们,给他们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这也成为缘分,随着日本国内饭店的多样化之风吹起,1993年我提出了在京王百货店内开设销售泡菜的一角。”
从1993年开始,夫人刘某已经在四谷卖泡菜,因此毫不犹豫的就开了店。但是一点也不顺利,有一天客人看到萝卜泡菜不断往上冒的气泡,抗议说百货店里“销售腐烂的泡菜”。那天晚上吴社长被叫到店里,但是他看到泡菜的瞬间就知道了没有任何问题。他解释说:“我放到嘴里一尝,那是泡菜酸化,味道只不过变深了,并没有腐烂。”他告诫说,作为一流百货店的商品负责人,要学习好所示、从事产品的特性。
这成为缘分,他现在在东京市内经营着20多家韩餐厅。他刚在四谷开设了泡菜教室,经营小型泡菜博物馆。接受了日本人“建一个能够试吃的地方怎么样”的提议,1996年在四谷开了“妻家房”一号店。正好2002年盛行《冬日恋歌》,吴社长说:“从那时起,客人像潮水一样涌来,每年增设两个店”,“20个店全部都进驻到百货店内高级饭店区内。”
泡菜销售也扩展到15个百货店的卖场,吴社长重点经营的“妻家房”成功推出了家常菜。他说:“秘诀是拌饭,细丝牛肉汤、烤肉、参鸡汤、炒肉、大杂烩、煎饼、大酱汤、泡菜汤、嫩豆腐汤等跟在家里吃的是一个味道。”
为了做出家乡的味道,盐、辣椒粉、虾酱、辣椒酱、大酱等他一定要使用韩国进口的。包括以韩国留学生为主的兼职员工在内,他共有600名员工。吴社长说道:“托韩餐热潮的福,2001年10亿日元的销售额在去年急升至30亿日元。”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