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锡悦政府计划近期开始大规模打击产业间谍。
韩总统室高层官员24日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将未来核心技术转移到海外是动摇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严重卖国行为”,“为了阻止这种行为,需要采取全国性的应对措施。将构建企业、国家情报院、检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有机合作体系网”。另一位参谋表示,“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韩国核心技术接连泄露到中国等地,但前任政府却一直从采取不痛不痒的处罚措施”,“尹锡悦总统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近期将从量刑标准开始实现合理化”。

据韩总统室等透露,针对向海外泄漏技术犯罪,韩政府正在推进将“无缓期执行的实刑”作为新的量刑标准。据韩国国家情报院统计,最近5年(2018~2022年)被揭发的产业技术泄露海外事件共93起,损失金额约为25万亿韩元。被揭发的事件就只公开到这种程度。但是韩执政圈的问题意识是,即使好不容易抓获技术泄露犯罪,也以初犯或难以计算损失程度为由,大部分都进行了无关痛痒的处罚。2019年至2022年,技术泄露案件中被判处实刑(有期徒刑)的比例仅为10.6%。
韩执政党核心相关人士表示,“作为处罚技术泄露行为的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泄露海外行为的法定刑期最长可达15年,但目前法院的量刑标准最多只有3年零6个月”,“至少要达到法定刑期的一半,即7年零6个月”。该相关人士还表示,“最近法务部向大法院量刑委员会转交了包含上述内容的意见书”。
如果将刑事审判中法官决定判刑的标准——量刑标准(基本)从最多3年零6个月提高到最多7年零6个月,即使法官酌量减轻(二分之一),也不会少于3年,因此宣告缓刑从根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韩总统室官员表示,“其宗旨是,如果想盗取技术,就要做好一定会坐牢的思想准备”。
对此,韩国大检察厅上月26日向全国一线检察厅传达了《检察案件处理标准修订案》,要求对向海外泄露国家核心技术的犯罪进行严肃处理,如拘留调查等。
韩国产业不仅在半导体和手机等信息技术(IT)领域,在汽车、钢铁、造船等大部分领域也都取得了飞跃,但技术外流也随之成比例地增加。最近,尤其是在半导体等尖端产业领域,被揭发泄漏的事例很多。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最近以涉嫌泄露核心技术资料为由解雇了工程师A某,并委托国家机关进行调查。曾在三星电子旗下子公司工作的几名研究人员还因涉嫌将半导体清洗设备核心技术和设备转移到中国而在今年年初被判刑。
韩专家们也认为,要想保护攸关国家利益的机密或技术,首先应该根据已改变的安保环境对70年前制定的间谍处罚体系进行修改。韩国现行间谍罪条款只明确规定处罚对象为“敌国”,因此无法对非敌国的国家间谍行为进行处罚,而且间谍行为的具体客体等也没有明示,因此只能根据每个案例进行处罚。2015年,韩国国军机务司令部所属海军向中国人泄露军事机密,但无法对其适用间谍罪,由此引发了争议。当时出席国会的韩国前国防部长韩民求就议员提出的“是否有意推进法律修订工作”问题回答称“有”,但相关法律修订案每次都被推迟处理,导致最后随着国会任期结束而自动作废。

经查明,2009年8月,彼得伙同他人,在香港注册成立名为“Joint Development Institute”(简称JDI)的机构,在境内以“中国维权紧急援助组”的名义活动,未履行任何注册备案程序,资金入境和活动完全脱离正常监管。该组织长期接受某外国非政府组织等7家境外机构的巨额资助,在中国建立10余个所谓“法律援助站”,资助和培训无照“律师”、少数访民,利用他们搜集我国各类负面情况,加以歪曲、扩大甚至凭空捏造,向境外提供所谓“中国人权报告”。同时,该组织通过被培训的人员,插手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案事件,蓄意激化一些原本并不严重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