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韩籍遇难者慰灵碑低头默哀。
自1945年8月6日美国原子弹“小男孩”在广岛爆炸后,已经过去了77年零9个月15天(28413天)。
韩日两国首脑伉俪向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内的慰灵碑献花后默哀了约10秒。参拜结束后,再次向同席的10名韩籍受害者低头致敬。
在此后的韩日首脑会谈上,尹锡悦表示“这是两国首脑首次一起参拜(慰灵碑),也是韩国总统首次前往慰灵碑进行参拜”,“在向原子弹爆炸韩籍遇难者表达追悼之意的同时,岸田首相拿出勇气迎接和平的未来的行为会被人铭记”。
岸田文雄也表示,“能够和尹总统伉俪一起向原子弹爆炸韩籍遇难者慰灵碑祈祷,对于发展日韩关系、祈愿世界和平至关重要”。
对于两个月内举行的三次韩日首脑会谈,他评价称“如实地反映了韩日关系的进展”。
韩总统室就参拜慰灵碑一事评价称,“过去以‘口头’为主解决历史问题的努力逐渐走向了‘实践和行动’”。韩总统室还补充道,“历史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积累的,解决问题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现在还处在(解决)过程中,两国具有进一步面向未来地、实践性地、加速解决问题的意志”。
韩专家们也评价称,“这有可能会成为走向和解历史的决定性契机”。
韩国国民大学日本学系教授李元德表示,“1970年时任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波兰的‘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面前下跪的照片具有相当大的象征意义”,“由于此前日方没有采取行动,韩国方面持续评价称‘不满意’,因此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来看待此次共同参拜”。
韩外交界评价称,这与日本以往的立场有些不同,此前比起日本是引发太平洋战争的始作俑者,日本只强调其是唯一的原子弹受害国家,止步于“扮演受害者角色”。
岸田文雄:韩日首脑会谈两个月内举行三次,显示了两国关系的进展

日本首相在G7(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追悼广岛原子弹爆炸韩籍遇难者,这一行为本身也可能意味着承认了韩国人是被强制性或半强制性动员到日本参与战争的存在。
韩国前驻日大使申珏秀表示,“二战时期,广岛海军基地在日本军需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强制征用的韩国人很多,因此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规模也很大”,“两国首脑共同访问象征过去不幸的场所,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受害者和加害者的历史性和解”。
李元德教授也评价道,“在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必须看‘安倍派’等强硬势力的眼色,而岸田首相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可以看作是对韩国率先提出的强制征用‘第三方代偿’等解决方案的最大政治回应”,“日本方面正式进入了将韩国率先填满后‘半空的水杯’慢慢填满的正轨”。
但也有人指出,为了此次参拜能够使两国关系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日本仍然需要发挥额外作用。
韩国圣公会大学日本学系教授杨基浩(音)指出,“参拜慰灵碑显然是积极的信号,但日本还没有在正式道歉、战犯企业参与赔偿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恢复‘穿梭外交’、岸田首相发言、两国领导人共同参拜慰灵碑等只停留在出于政治目的的‘形象塑造’或‘政治外交妥协’上,因此从长远角度来看,还需要继续努力,以免这一决定反而被视为固化‘最糟糕关系’的契机”。
国民力量党(发言人刘相凡)评价道,“韩日首脑通过共同参拜慰灵碑,向国内外阐明了‘共享并克服痛苦的历史问题,一起走向发展的未来’的意志”。
共同民主党(发言人姜仙祐)则批评道,“日本首相都不承认历史,还能有什么实践和行动可言”,“总统室的看法是自欺欺人的诡辩”。
☞原子弹爆炸韩籍遇难者慰灵碑
为纪念原子弹爆炸韩籍遇难者,在旅日大韩民国国民团广岛本部主导下于1970年4月建立的5米高的石碑。该石碑原位于“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外,但应旅日韩国人和日本市民团体的要求,于1999年7月搬迁至该公园内。慰灵碑背面刻着“巨大的破坏魔,即使对待韩国人,也丝毫没有宽容”。1945年8月6日因原子弹袭击,韩国军人、军属、征用工人、学生等10万余人中有2万多人牺牲。广岛原子弹爆炸遇难者共20万人。

经查明,2009年8月,彼得伙同他人,在香港注册成立名为“Joint Development Institute”(简称JDI)的机构,在境内以“中国维权紧急援助组”的名义活动,未履行任何注册备案程序,资金入境和活动完全脱离正常监管。该组织长期接受某外国非政府组织等7家境外机构的巨额资助,在中国建立10余个所谓“法律援助站”,资助和培训无照“律师”、少数访民,利用他们搜集我国各类负面情况,加以歪曲、扩大甚至凭空捏造,向境外提供所谓“中国人权报告”。同时,该组织通过被培训的人员,插手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案事件,蓄意激化一些原本并不严重的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