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13日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这是朝鲜今年第三次发射该类型导弹。当初韩国外交界预测朝鲜会在被视为最大政治纪念日的金日成诞辰(4月15日太阳节)之际发射侦察卫星等进行挑衅,但朝鲜将时间提前了两天。
有分析认为,打破外韩交界预想的“13日挑衅”反映了朝鲜国务委员长金正恩的政治意图。11年前的2012年4月13日,朝鲜将声称是人造卫星的“光明星3号”1号机搭载在“银河3号”运载火箭上进行发射,还邀请了外媒记者参观。但火箭未能进入轨道,而朝鲜在发射4个小时后承认了这一点。韩专家们分析认为,金正恩当天强行发射导弹,可能是想通过采用了新技术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箭发射成功来抵消11年前的失败。另外,4月13日对金正恩而言也有政治意义。11年前的这一天,金正恩通过修改宪法被推举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正式掌握了朝鲜党政军。当天发射固体燃料火箭,有可能会成为金正恩正式掌握权力11周年纪念日和金日成诞辰111周年(15日)、朝鲜人民革命军创建91周年(25日)纪念日形成的连锁政治活动和由此引发的对外挑衅日程的起点。
朝鲜已经预告将发射军事侦察卫星。朝鲜国家宇宙开发局去年12月宣布,“将在2023年4月前完成1号军事侦察卫星的准备工作”。朝鲜官方媒体本月12日报道称,“将朝鲜建设成为‘世界级航天强国’是劳动党和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将100%国产化的试验卫星和实用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轨道,为征服太空奠定了基础”。
但也有韩专家认为,与朝鲜的主张不同,朝鲜的人造卫星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韩国航空大学航空宇宙及机械工程学部教授张泳根最近在分析《国家安全战略》安保悬案时称,“以朝鲜去年12月执行的侦察卫星试验项目及方法、拍摄影像为基准来看,可以推测其与2012年和2016年发射的光明星3号和4号相比也没有太大的进展”,“由于联合国的制裁,朝鲜难以在海外购买卫星相关硬件和软件,这一情况下,自主开发所有组件存在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