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是半导体,俄罗斯是天然气,中东是石油,中国是稀土。
在美国以半导体出口管制为武器加强经济安保的情况下,中国会否打出反制牌“稀土”备受关注。中国政府过去就曾限制稀土出口,最近再次提及限制出口的可能性。
欧盟(EU)当地时间3月16日公开了旨在降低对中国原材料依赖度的《关键原材料法》草案。其内容是,到2030年为止,将从中国等第三国进口战略性原材料的比率限制在区域内整体消费量的65%以下,稀土也包括在内。
与名字中“稀少”的意思不同,稀土是广泛分布在地球上的矿物,只是冶炼、分离和提纯难度大,且处理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生产国家受限,稀缺价值大。稀土被广泛用于半导体、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电池、激光、战斗机等尖端产业,因此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问题在于,中国掌控着稀土生产话语权。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数据,以2021年为准,全球稀土产量中,中国占比达60%,其后依次是美国(15.4%)、缅甸(9.3%)、澳大利亚(7.9%)。韩国对中国稀土资源的进口依赖度也超过70%。

中国最近的举动非同寻常。2019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任期间,中美贸易战达到高潮,中国政府正式提及“稀土武器化”。2021年,将三家稀土国有企业和两家国立研究院合并成立了“中国稀土集团”。稀土产量的70%集中在一家公司,由此提高了市场支配力。
中国稀土集团高层人士去年10月通过《环球时报》英文版表示,“能够提炼钐钴(稀土合金的一种)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能在战斗机中不使用中国稀土吗”。
上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稀土被列入禁止出口目录。
迫在眉睫的美国也在制定旨在降低对稀土的进口依赖的应对方案,仍是力不从心。由于资源本身少,而且即使生产也会破坏环境、污染水资源,因此遭到居民们的强烈反对。
汉阳大学国际学部教授金然圭(音)表示,“如果美中霸权竞争激化,被美方逼到角落,中国随时都可能打出‘限制稀土出口’牌”,“特别是,韩国与美国是同盟关系,再加上最近大力推进的电池、国防等产业中稀土是必备资源,因此会更容易受到影响”。
实际上,2010年与日本发生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主权纠纷时,中国就曾限制向日本出口稀土。日本在澳大利亚、印度、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地获得稀土类开发权等,在2012年之前将中国稀土资源的进口比重降至49%。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上月发表了“核心矿物确保战略”等,开始采取应对措施。韩政府决定,到2030年为止,将包括稀土在内的核心矿物对华依赖度降至50%,并将储备天数增加一倍。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能源政策室室长千永吉表示,“海外资源开发以民间为中心,政府将增加支援,减轻企业负担”。大韩商工会议所常务副会长禹泰熙建议,“应该以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能源及资源合作条款为依据,与中国建立‘稀土磋商机制’,确保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