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日(当地时间),欧盟(EU)执行委员会发布旨在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等所需核心原材料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对中国进口依赖度的《关键原材料法案》(以下简称“原材料法”)草案。欧盟执行委员会提出了具体目标,将通过实施《原材料法》,截至2030年将对第三国产关键原材料的依赖度降至区域内总消费量的65%以下。
据外媒报道,“目前欧盟98%稀土、97%锂、93%镁,都来自中国。这些都是制造电动汽车、热泵、太阳能面板等所需的核心材料。欧盟表示,将在区域内提取和生产至少10%的关键原材料,在区域内加工最多40%、回收再利用至少15%的原材料。
根据草案,欧盟将建立区域外的第三国也可以参与的“战略项目”,使其迅速得到许可和金融支援。欧盟还表示,将创建“关键原材料俱乐部”,以加强与第三国的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链。
草案中单独列出条款,其内容包括电动汽车引擎必需部件“永磁体”的回收利用率及再生利用潜能等信息公开条件。欧盟执行委员会明确规定,公司不仅要公开特定产品中可回收利用的永久磁铁比率,还要公开今后能否分离及回收永久磁铁等详细信息。从中长期来看,进入欧洲市场的韩国电动汽车业界也将受到影响。草案还规定,将对500人以上、年销售额超过1.5亿欧元(约2100亿韩元)的区域内大企业定期实施供应链监查。欧洲当地的韩国大企业也有可能成为其监查对象。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