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创作者得到公平补偿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韩国漫画《黑色胶鞋》的作者李愚英3月11日做出了极端选择。作家的去世固然令人惋惜,但为了韩国文化产业的稳定发展,著作权整顿事宜已经不能再往后推迟了。李愚英因为15年前签订的不公正合同,虽是原作者,却因侵犯著作权而被起诉。1992年开始在漫画杂志上连载的《黑色胶鞋》是李愚英20岁时发表的处女作。
问题合同是于2008年签订的,合同规定将关于《黑色胶鞋》的所有业务权利委托给代理公司。李愚英生前的采访资料显示,2006年杂志连载中断后,寻找新的连载平台时遇到了困难,这一情况下,听信代理公司代表说要培养角色价值的话,与其签订了合同。著作权登记也是在此时进行的。代理公司代表将自己对著作权所持的股份定为36%,高于李愚英所持股份(27%),2011年还买入了文字作者的股份(27%),由此拥有53%的权利。而这成为了妨碍作者进行作品活动的羁绊。李愚英2019年因让《黑色胶鞋》角色出现在自己的其他作品中而被起诉。李愚英一度哭诉称“感觉手脚都被砍掉了”,在一审判决之前,他就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
有关创作者的公平补偿问题,在韩国儿童读物《云面包》(Cloud Bread)作者白希娜(音)的案例中也曾出现过。白希娜2004年出版作品《云面包》时,签订了收取1850万韩元的稿费、著作权等所有权利转让给出版社的买断合同。此后,《云面包》以动画片、音乐剧、角色商品等方式进行了二次加工,增加了4000亿韩元左右的附加价值,但白希娜没有得到补偿。此后,为收回著作权,她提起了诉讼,但2020年最终败诉。
文化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创作者的权益保护和公平补偿是先决条件。若不能保障可得到正当的补偿,作家的创作热情必然会减弱。李愚英也在2020年宣布放弃创作,白希娜在作品《云面包》之后进入了长达6年的空白期。不熟悉合同惯例、谈判能力差的创作者很有可能会在与经验丰富的企业签订合同时忽视掉不利条件。新人作家们为出道本身而甘心承受不正当条件的情况也很常见。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也阻止了将不公正问题付诸公论。
为了维护创作的权利,我们亟需建立制度机制,对不公正合同展开系统性的实况调查,并积极推广标准合同等。目前,韩国国会上已经有人提议《著作权法》修订案,规定如果作品的收益明显多于合同当时,著作人可以申请追加补偿。《黑色胶鞋》的悲剧不能再发生。愿李愚英作家安息长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