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几乎一半工资都花在饭钱上了。”
13日午饭时分,记者在首尔北仓洞美食街见到了初入社会的郑某,他表示,从不久前开始,只要情况允许,就会带自己做的便当出门。这是因公司附近餐厅的午餐价格接连上涨,让人感到负担。若来不及准备便当,就用紫菜包饭等简单对付一顿。郑某表示,“除了三明治和紫菜包饭以外,附近能用1万韩元解决午饭的餐厅并不多。以前一份3500韩元的紫菜包饭都觉得贵,但随着其他食物价格不断上涨,最近觉得吃紫菜包饭就已经不错了”。

在京畿道板桥科技谷的一家IT企业工作的李善爱(音,28岁)也主要靠便利店的盒饭解决午餐。李善爱表示,“公司附近餐厅的炸猪排套餐从1.2万韩元涨到1.5万韩元,一碗排骨汤也要1.6万韩元,单位领导和同事‘请客’时才会吃了”。她还补充道,“为解决午饭光顾便利店的上班族本来就很多,所以稍微晚一点去的话,三角紫菜包饭或三明治就卖光了”。
午餐费用平均超过一万韩元
餐饮费上涨,为解决午饭问题而苦恼的韩国上班族不断增加。这是因为,自去年起物价暴涨,再加上随着新冠疫情缓解,到公司上班的日子变多,餐费负担随之大幅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午餐通胀”(Lunchflation,午餐与表示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的合成词)现象。
13日,据韩国食品科技企业SikSin透露,去年第四季度上班族午餐时间(上午11点至下午2点)支出的平均餐费为每人9633韩元,接近一万韩元,较一年前(8302韩元)上涨了16.0%。其中,首尔地区为12285韩元,较去年同期(9180韩元)剧增33.8%,远超过1万韩元。年轻上班族较多的京畿道板桥地区也超过了一万韩元,为11014韩元。釜山(11808韩元)、大邱(9995韩元)、大田(9508韩元)等其他地区也超过或接近一万韩元。
实际上,记者走访了上班族中午经常光顾的首尔中区北仓洞“美食街”的主要餐厅,发现28家餐厅中,9家最便宜的午餐价格也超过1万韩元,相当于三家餐厅中有一家,用1万韩元根本解决不了午餐。其他餐厅最便宜的午餐价格也在8000韩元以上。在附近上班的金某表示,“午餐支出早就超过了一万韩元,加上饭后咖啡的费用,一顿饭实际要承担的费用为1.5万韩元到1.8万韩元”。

这种情况下,不再为象征“午餐小憩”的咖啡买单的上班族也在增加。同样在北仓洞附近公司上班的郑某表示,“本来午饭后一定要喝杯2500韩元的低价咖啡,但最近为了省点儿钱就不喝了,或者喝公司里的速溶咖啡”。
也有不少人干脆不离开办公室,定期点外卖盒饭吃,也就是所谓的“定期订盒饭”。上班族李某表示,“一旦出去就会花钱,所以每天都会点相对便宜的外卖盒饭吃”。

拌饭和冷面价格超1万韩元 紫菜包饭和汉堡包也跟着涨价
拌饭、冷面、辛奇汤(韩国泡菜汤)等普通食品菜单中也出现了“午餐通胀”现象。据韩国消费者院价格信息门户网站“真实价格”(https://www.price.go.kr)显示,今年1月首尔地区拌饭的平均价格较去年1月(9192韩元)上涨了约8.7%,一人份的价格正好达到1万韩元。以首尔为例,上个月的冷面价格(10692韩元)也在一年内上涨了约9%,首次突破了1万韩元。辛奇菜汤饭(7654韩元)、刀切面(8615韩元)、炸酱面(6569韩元)的价格也大幅上涨,负担由此加重。以首尔地区1月份为准,紫菜包饭价格(3100韩元)也在上个月首次超过了3000韩元。
原本还算便宜的连锁店汉堡价格也纷纷上涨。麦当劳表示,从本月16日起,主要菜单售价将平均上调5.4%,这是继去年8月后时隔6个月第二次上调价格。招牌汉堡“巨无霸”在去年7月份还只是4600韩元,经此次价格上调后,售价就超过5000韩元。乐天利也将平均价格上调了5.1%,标榜“性价比”的No Brand汉堡也宣布将31个菜单中23个菜品的平均价格上调4.8%。
“午餐通胀现象恐加速”
问题在于,“午餐通胀”现象不仅不会减弱,反而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餐饮价格不仅受到农畜水产食品等原材料价格的影响,还会受到公用事业费、工资等其他物价的连锁影响。因此,餐饮价格一般是最后出现上涨。韩国公用事业费自去年年末起正式上涨,食材费、人工费等很有可能会依次上涨。这种情况下,餐厅也将不得不追加上调产品价格。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显示,去年消费者物价同比上涨5.1%,工业产品(6.9%)、电费、天然气费、自来水费(12.6%)等公用事业费带动了物价上涨。整体服务价格上涨率(3.7%)还未达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今后涨幅或将扩大。
梨花女子大学经济系教授石秉勋表示,“物价上涨的特点是,先从物品价格开始,然后反映到服务价格上。特别是,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相比,韩国解除义务佩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时间相对较晚,因此服务价格上涨会较晚出现。餐饮价格一旦上涨就很难降下来,年轻上班族等家庭的支出负担或将长期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