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本月4日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上空击落中国“侦察气球”之后,美国又分别于10日在阿拉斯加上空、11日在加拿大领空击落了中国“侦察气球”。一周内发生3起中国气球被美方击落事件,中美关系由此变得更加冷淡。
中国气球是被美国空军F-22“猛禽”(Raptor)战斗机发射的AIM-9X响尾蛇(Sidewinder)空对空导弹击落。F-22战斗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战斗机,发射一枚AIM-9X的成本超过60万美元。发射低成本的机关炮应该也可以,为什么美国还要发射昂贵的导弹呢?
这是有原因的。1998年8月在加拿大曾发生过一起事件,用来测量臭氧的气象气球因出现故障而在空中随意漂浮,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其击落。加拿大空军派出2架CF-18“大黄蜂”(Hornet)战斗机,发射了1000多发20毫米机关炮,但气球还是继续飞行。出现漏洞后球内氦气逐渐流失,但气球还是越过大西洋,经由英国飞到了冰岛。当时加拿大国防部表示,“气球虽有25层建筑那么大,仍难以瞄准”。这是因为战斗机一般可飞至15千米的高空,而气球是在高达18千米的空中飘浮。
可能是出于这一原因,美国才选择了使用导弹。但侦察气球没有发热的地方或发热的地方少,很难用热追踪的短程空对空导弹击中。韩国军事方面自由撰稿人崔贤浩(音)表示,“AIM-9X可以追踪与周围大气存在温度差异的物体。因此,美国空军选择将其作为击落手段”。
美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已经提前采取措施,防止(中国‘侦察气球’)获得其他情报”。据称,收集电子情报和通信情报的RC-135“铆钉”(Rivet Joint)电子侦察机正在四处活动,进行电波和通信管制。在朝鲜的挑衅导致紧张局势加剧时,该侦察机就会经常出现在韩半岛上空。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