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疑在“收购双龙汽车”过程中吃“霸王餐”的爱迪生EV公司去年6月将公司名称变更为“智能解决方案”(Smart Solutions)。该公司参与关联公司“爱迪生汽车”收购双龙汽车的过程,并为此发行了800亿韩元公司债,韩检方认为其通过煽动股价暴涨取得了非法利润,已对前爱迪生EV公司代表姜英权(音)进行拘捕起诉。
半导体配件公司SH&L(现更名为RS)因涉嫌夸大利润以逃避取消上市的审查而被韩国检方起诉。经营成套设备的HLB Power将名称变更为TS NEXGEN,去年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处于亏损状态,资本正在被蚕食。
本报1月1日根据韩国交易电子公示系统的公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除简单变更名称中英文字母或错字的企业外,去年共有68家科斯达克(KOSDAQ,韩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变更了公司名称。
在变更公司名称的企业中,存在业绩恶化、经营权纠纷、管理层受到刑事起诉等问题的企业占64%,共44家。还有12家企业更换过两次以上名称。水星创新(SOOSUNG INNOVATION)公司先更名为EV SOOSUNG,后又变更为SOOSUNG Salvacion,去年一年内先后两次更改名称。“智能解决方案”的关联公司U&i去年也两次变更商号,先是改为EDISON INNO,后又改为innosys。
经营体育相关 不可替代代币(NFT)的KOSDAQ上市企业“蓝莓NFT”(BLUEBERRY NFT)去年12月26日召开股东大会,宣布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刀片娱乐”(Blade Entertainment)。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以“世界第一避孕套制造商”闻名的Unidus,自2017年以后,由于拓展新业务和并购(M&A)等,曾多次变更名称,先后使用过Bio Genetics(2017年)、Kyungnam Biopharma(2020年)等商号,2021年改为蓝莓NFT,如今再次更改名称。
在去年变更公司名称的企业中,出自保护投资者的目的或者因满足取消上市的条件而被停止交易的企业共有8家,包括已经解除停止交易的企业在内,共有15家,其中取消上市的企业共3家,处于资本蚕食状态的企业共5家。
当然,并非所有变更名称的企业都是为了隐藏负面消息。
然而,给出的理由不足以令人信服,或者过于频繁更改企业名称,必然会给投资者造成不安全感。韩国世宗大学经营系教授金大钟(音)表示,“很多企业会在发生侵吞财产等问题时,通过改名将自己包装成一家新的公司,也有企业通过在名称中加入生物等前景光明的行业字眼,将自己包装得更加优秀”,“投资者应当仔细了解投资企业的历史沿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