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2日 (星期五)
经历灾难后发生变化的中国
상태바
经历灾难后发生变化的中国
  • 张世政 驻北京记者
  • 上传 2009.05.16 07:21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恰逢四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笔者再次来到了曾被地震严重破坏的四川地震灾区现场。这是笔者在地震发生一年之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12日,在四川地震的震源——汶川县映秀镇举行了由胡锦涛主席亲自主持的追悼大会,应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之邀,笔者也参加了此次大会。

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虽然曾被残酷的大地震无情破坏的震区已经基本被修复,但震区仍然到处都是那场曾经发生的巨大灾难掩藏不住的痕迹。四川大地震夺走了四川人民太多的东西。持续了3分钟的8级大地震让四川一带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夺走了86633名四川人的生命。直到现在,仍有17921人连遗骨都无法找到。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有5335名儿童在大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他们都是连生命之花都还没来得及绽放的幼童。很多灾区的居民至今还生活在临时搭建的简易房中。

虽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年,但对于那些在地震中心灵遭受重创的人们来说,地震的余波仍然在持续着。那些无法克服失去亲人的伤痛而选择自杀的人提醒着我们,他们经历的第二次伤害是物质上的重建无法完全弥补的。坚持社会主义的中国政府或许需要转变对合乎情理的宗教和信仰生活的认识和态度。

虽然这次灾难给中国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中国社会也通过此次灾难收获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其中改变最多的就是对曾经视而不见的“安全”的认识。现在中国正在构建地震预警系统。中国最早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中国的减灾行动)也已公布。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等恶名昭彰的腐败工程的认识也在中国社会扩散开来。

另外,中国人对家庭和集体的归属感也得到了强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对国家和政府的信赖感得到了加强,中国人都不会对此提出异议。四川灾区的灾民纷纷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改革开放让国家富强起来,就算勉强在地震中活下来,我们也会饿死的。”

在震后复原工作中,都江堰市政府开始试行资本主义式的土地改革制度,选址重建的北川县目前正在试图构建农村都市化的模范示例。这一切都是中国人努力将灾难和苦痛升华的表现。

将外部冲击转向积极方向的中国的面貌,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得到证实。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中国迅速作出反应,试图通过扩大内需来谋求出口、内需和投资的黄金比例。同时,中国也已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希望代替美元。2003年的SARS事件使中国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因此6年之后的今天,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之际,中国的应对显得游刃有余。

温家宝总理去年5月在震后重建第一线喊出了“多难兴邦”的口号,激励全体中国人坚强面对灾难。“经历灾难时,人民的心会凝聚在一起,国家会在灾难之后变得更加富强。”正如“多难兴邦”所蕴含的意义一样,今年恰逢建国60周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在磨难之后再一次成长。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