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4日进行了弹道导弹发射,但没有对此立即进行报道,其背后原因备受关注。朝鲜通常会在第二天公开发射事实和数据等,但截至5日,朝鲜《劳动新闻》和《朝中社》等官方媒体都对此只字未提。
据韩国多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4日朝鲜发射的导弹没有在途中爆破,而是在燃烧完第一级后正常落入东海。美国向东海派遣了追踪弹道导弹轨迹的特殊侦察机RC-135S追踪观察了此次发射过程。有观测认为,朝鲜可能是假借发射人工卫星试射了洲际弹道导弹(ICBM)之类的远程导弹。
21世纪军事研究所专门研究委员柳成烨(音)表示,“朝鲜在3月20日进行了发射火箭炮的训练,但没有进行报道”,“ICBM火星-15型在2017年首次发射成功后,只在今年3月24日谎称火星-17型进行了发射,因此朝鲜需要进一步发射导弹以提高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可能会立即进行追加试射,并在以后进行捆绑报道。有分析认为,由于朝鲜还会进行后续挑衅,因此没有必要现在就发布报道将导弹发射的性质、意义评价内容告知国内外。
朝鲜在1月25日发射两枚巡航导弹后没有立即报道,但在同月27日试射地对地战术导弹后于28日一并进行了报道。韩政府也认为朝鲜有可能在几天内发布相关报道。也有人提出,朝鲜当局可能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因此没有进行报道。3月16日,朝鲜在平壤顺安机场发射了火星-17型导弹,但在低空爆炸后没有进行报道。
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责任研究委员金仁泰(音)表示,“朝鲜很有可能在本月10日尹锡悦总统就职典礼和21日韩美首脑会谈之前将发射导弹等各种挑衅‘打包’送出”,“朝鲜不久后可能会发起后续挑衅,应关注报道动向”。
韩国统一研究院朝鲜研究室室长洪敏(音)表示“朝鲜可能认为,目前开发过程还处于中间阶段,没有必要向国内外宣布是卫星还是ICBM”。梨花女子大学朝鲜系教授朴元坤也表示“即使想宣布发射的是侦察卫星,其高度虽然在500公里以上(最高高度780公里),但最高速度仅为11马赫,朝鲜内部可能认为很难宣布发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