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调查,包括白米饭、泡菜、大酱汤、煎鸡蛋等韩国人的日常餐桌物价在新冠疫情扩散后比美国、中国的餐桌物价上涨了3~39倍。据分析,这是因为韩国的农产品进出口相对比较严格,而且对国内产品的依赖度较高。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物价上升35%”
韩国农畜产品贸易交易平台Tridge于17日发布数据显示,自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月底宣布新冠疫情紧急状态以来,韩国的餐桌物价上涨了34.8%。这大大超过了同期美国(11.3%)、巴西(16.9%)、中国(0.9%)的物价上涨率。
韩国餐桌物价是根据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出台的国民营养统计(KHIDI),将韩国人摄取最多的食物白米饭、泡菜、大酱汤、煎鸡蛋为标准计算得出,对大米、大蒜、洋葱、土豆、干辣椒、大豆、白菜的价格进行了指数化。美国的家庭常吃的餐桌菜单是芝士、汉堡、卷饼、沙拉。中国的物价指数是以煎饺、西红柿炒鸡蛋、炖豆腐、炒西兰花、蛋炒饭为标准计算的。Tridge相关人士解释说“主要国家餐桌上的食材中,以对价格变动敏感的品种为中心选定”。
韩国大蒜、白菜价格一年内分别上涨36%、21%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国餐桌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气候异常、物流不稳定等导致主要食材的生产供给量减少,而同时由于保持社交距离的防疫规定等导致“宅家一族”增加,对在家用餐的需求增加。Tridge研究员千珍宇表示,韩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并不比其他国家自由,美国、巴西等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即使特定商品供应减少导致价格上涨也会有替代品,价格趋于稳定的可能性较大;韩国餐桌食材主要依靠国产,不容易找到替代品,价格上涨势头难以遏制”。
本月,韩国大蒜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6.1%,与新冠扩散前相比则增加了134.7%。因为大蒜生长的4~5月份经常下雨,导致了大蒜病害的发生。而有病害的大蒜商品价值低,大部分会被废弃,所以供应量减少,成为了价格上涨的原因。
白菜价格也在一年内上涨了21.4%。因为受去年秋季梅雨等的影响,白菜软腐病扩散,导致收获量减少。再加上去年因白菜价格暴跌,翻地的农户较多,白菜种植面积也大幅减少。
同时,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也产生了影响。据韩国统计厅透露,农户经营所需物品的价格--农户购买价格指数去年为111.1,与前年相比上升了4.7%。这是因为农耕过热费(24.7%)、饲料费(11.2%)、劳务费(8.9%)等全面上涨。
“买完菜一看价格就心塞”
面对飞涨的物价,主妇们抱怨简直不敢买菜。住在首尔麻浦区的主妇李某(61岁)表示,“不管白菜和辣椒面价格再怎么上涨,也不可能不吃泡菜啊”,“采购一天的食物就轻轻松松超过10万韩元,手都要发抖”。四口之家的家庭主妇朴某(50岁,首尔江东区)表示“去年除了价格上涨了很多以外,还买了一些东西,但今年相比以前就不值一提了,所以只盯着折扣力度大的肉和蔬菜”。
不够,也有人指出,仅凭部分商品就认为餐桌物价大幅上涨是不合理的。延世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成太胤表示“这不是绝对价格,而是掌握趋势的资料,因此不能让人误会韩国的餐桌物价都比美国贵”,“有必要更加精细化地分析代表主要国家餐桌物价的项目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