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带来的“零(0)利率时代”持续20个月后终于落幕。韩国央行11月25日宣布将年基准利率从0.75%上调至1%,调高0.25个百分点。开始采取货币政策正常化措施的韩国央行强烈暗示,在越来越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升)压力下,明年年初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基准利率。
随着物价上升和美元走强,韩币价值下降(汇率上升),此时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意味着低物价、低汇率、低利率的“三低时代”彻底落幕。韩国央行金融货币委员会当日决定把年基准利率从0.75%提高到1%,上调0.25个百分点,在今年8月(年0.5%→0.75%)后,时隔三个月再次上调基准利率。
这也是去年3月份以来,韩国基准利率时隔1年零8个月再次升到1%。此前韩国央行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带来的不景气,去年先后两次(3月和5月)下调基准利率,年利率从1.25%下调至0.5%。
不寻常的通货膨胀、家庭负债,新冠肺炎零利率时代提前结束

因此,即使今年已两次提高基准利率,韩国的利率水平仍未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水平(年1.25%)。韩国央行行长李柱烈在当日金融货币委员会后召开记者会表示,“(这次上调利率)不是紧缩,只能算作正常化措施”,“危机时期保持不正常的低利率水平,经济好转后理应作出相应调整”。
实际上,市场关心的不是已成既定事实的当日利率上调决定,而是进一步上调利率的时间表。市场正敏感关注央行赶在明年总统选举(3月9日)和行长任期结束前于1月或2月再次上调利率的可能性。
对此,李行长表示,“没必要排除明年第1季度上调利率的可能性”,“不应考虑政治活动的安排和政治因素”,表示将根据经济情况调整货币政策。
韩国央行有很多理由进一步上调利率。最重要的是,不断上涨的物价足以刺激央行“通货膨胀斗士”的本能。韩国央行当天将今年的消费者物价(CPI)上升率预期值从原来的2.1%提高到2.3%,上调0.2个百分点,在今年8月之后,时隔三个月再次进行同样幅度的上调。此外,央行还吧明年物价上升率预期值从1.5%提高到2%,上调0.5个百分点。
如此上调物价上升预期值,意味着物价上升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远远长于当初的预期。李行长说,“(全球)供应瓶颈现象持续时间长于预期,可能会给国内物价带来全方位上涨压力”。
此举也反映了央行对经济恢复的信心。韩国央行预计今年韩国经济增长率将达4%,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扩散的情况下,也没有修改预期值,并预测明年韩国经济会创下3%的增长率。
作为央行在今年8月上调基准利率的原因,家庭负债激增和房产等资产价格暴涨带来的金融不平衡问题仍在进一步加剧。李行长说,“考虑到明年的经济增长和物价上升预期,现在的基准利率水平不会限制实体经济的发展”,“近期经济增长与物价上升的趋势不断扩大,如果货币政策保持不变,会进一步加剧宽松水平”。
而且,人们普遍预测美联储(Fed)的紧缩时间表将快于此前的预期。对于韩国央行来说,需要提前提高利率,争取应对的时间。首尔大学经济学教授金素英(音)说,“美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比韩国更严重”,“韩国央行提前提高利率,虽然争取了一定时间,但之后美国会多快提高利率,仍是(货币政策的)关键”。
随着“三低时代”落幕,民众的钱包变瘪。韩国央行表示,利率上升0.5个百分点,每个贷款人平均承受的利息负担将从去年的271万韩元上升到301万韩元。
金融市场预测韩国央行会在明年1~2月份将年基准利率进一步提高到1.25%,之后进入稳定阶段。对明年年末的基准利率水平,市场的预测在1.25%至1.75%之间不等。LG经济研究院研究委员赵英武(音)说,“李行长罕见地频繁强调进一步上调利率的合理性,意味着进一步上调利率的时间会提前,上调幅度也会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