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当地时间),塔利班重新夺取阿富汗政权,去年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签订的和平协定成为一纸空文。美国为实现制度化和平而签署的这一协定中包含“美军撤出阿富汗”条款,却因此将整个阿富汗拱手让与塔利班。
2018年板门店宣言后,文在寅政府也致力于推动用和平协定取代停战协定。塔利班的情况让我们看到,没有真正实现无核化的和平协定反而会成为威胁和平的“双刃剑”。

①美国与塔利班和平协定的核心内容
特朗普政府明确表示不承认塔利班为主权国家,但仍绕开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进行了一年多的直接谈判,并最终于去年2月在卡塔尔多哈签订和平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是美军在14个月内撤出阿富汗,塔利班断绝与基地组织等恐怖组织的交流,包括阿富汗政府在内的阿富汗国内政治势力启动谈判、同时美国重新考虑针对塔利班的制裁措施,塔利班和阿富汗交换俘虏等,其中针对美国撤军的期限和规模进行了详细规定。
协定中约定美军在今年5月前完全撤出阿富汗,但今年1月上任的拜登总统将完成撤军的期限推迟到9·11事件二十周年的今年9月11日。

②和平协定失败原因?
“美国与塔利班签署的和平协定内容模棱两可,随时可能被撕毁。美军撤出后,塔利班一定会大张旗鼓推翻喀布尔分裂的政府。”
这是去年2月和平协定签署后,美国《纽约时报》(NYT)做出的预测。这一预测在1年零6个月后成为现实。
延世大学法学研究生院教授李基范(音)去年6月在峨山政策研究院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相关协定“规定了美国和盟友军队撤出阿富汗的时间,却没有规定塔利班应当承担的军事义务”,认为协定内容失衡。他分析道,“协定中要求阿富汗内部展开谈判,强调阿富汗的民族自决权,反而给阿富汗通过内部战争决定国内政治秩序留出了余地,可能出现塔利班重新夺权的结果”。
李教授8月17日接受《中央日报》采访时表示,“以美国撤军为前提,要求阿内部谈判并强调民族自决权,相当于放任阿富汗建立不利于美国的新政治秩序”,“只看当时协定的文本内容,就可以预测塔利班会复权”。

③再来看文在寅政府设想的和平协定
文在寅总统8月15日在光复节致辞中强调“制度化和平”,与2018年板门店宣言第三条第三款“韩朝宣布停战并签署和平协定取代停战协定”的内容一脉相承。
实际上,韩国政府已经参考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1994年以色列和约旦等二战后其他国家签订和平协定的先例,尝试草拟和平协定的文本。一般和平协定中包括明确当事国范围、纷争地区的边境划分、驻扎在相关国家的军队地位变更等内容,韩半岛签订和平协定时也会使用相应框架。
对此,国务总理办公室下属的统一研究院还在2018年12月发布过一份共有9项内容的和平协定草案。当时研究院建议“在朝鲜无核化进程达到50%时签署和平协定”,并假定2020年朝鲜无核化进程过半,明确规定从当年开始着手谈判驻韩美军分阶段撤军事宜。
草案中还包含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同意解散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内容。虽然国策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并非一定代表政府的态度,但这份草案建议在朝鲜无核化完成之前签署和平协定,引起了人们的批判。

④阿富汗事件的教训
专家们指出,为避免重蹈美国和塔利班和平协定的覆辙,我们在签署韩半岛和平协定时必须慎重考虑驻韩美军撤军的问题。即使在协定中写入相应内容,也必须在完成无核化的前提之下对驻韩美军撤军和联合国军司令部的功能进行调整。
美国和塔利班将阿富汗政府排除在外签订的和平协定最终导致阿富汗政府倒台,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关注。韩国虽不是停战协定的当事方,但在签订和平协定时,韩国一定要以核心当事国的身份参与。
经济社会研究院外交安全中心主任申范澈表示,“终战宣言可以在无核化进行过程中签订,但和平协定一定要在完全实现无核化之后才能签署”,“签署协定时,韩国一定要以当事国身份参与,避免韩国利益被无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