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生产者物价飙升导致通货膨胀在全球扩散的危险日渐加重,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上升幅度远超预期。
8月9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飙升9%,超过路透社预测的上升率(8.8%)和市场研究机构“Trading Economics”公布的预测数值。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已连续多月保持上升趋势。

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上升将会对消费“中国制造”的全世界物价造成影响。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在全球出口贸易总量中占比高达14.7%。
韩国受到的影响更大。因为韩国不仅从中国进口大量产品,而且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和消费品,种类繁多。在韩国进口总额中,中国占比高达22%,接下来才是美国(12%)和日本(10%)。
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持续上升,很大程度上受到今年5月以来国际油价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中国主要原材料的70%依靠进口,原材料价格暴涨会给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造成巨大压力。路透社表示,“中国7月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高于市场预期,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的企业将面对更大压力”。也就是说,承受不住原材料价格暴涨压力的中国工厂可能会把增加的成本转嫁到国外客户身上。
韩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新兴经济部长李志勋(音)表示,“中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上升会带动美国进口产品的物价上升,从而推动美国企业回流,这会导致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从而加重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