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7月12日(当地时间)发出警告称,强生(J&J)子公司杨森制药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在极少情况下可能引发属于自体免疫疾病的“格林巴利综合症(GBS)”。格林巴利综合症是由人体免疫系统攻击末梢神经引起部分肌肉瘫痪的一种罕见疾病。
美国疾控中心(CDC)表示,今年3月起在美国接种杨森疫苗的1280万人中,初步统计共有约100人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FDA表示,在这些人当中,共有95人住院接受治疗,1人死亡,大部分经过治疗后完全恢复,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在接种疫苗2周后出现症状,多为男性,年龄以50岁以上偏多。
FDA表示,“虽然有证据显示接种杨森疫苗和格林巴利综合症有关,但还不足以判断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但要求制药公司在疫苗说明书中写明“在接种该疫苗后的42天内,发生格林巴利综合症的风险会增加”。FDA强调,发生格林巴利综合症的风险非常低,比起未接种疫苗的潜在风险,接种疫苗的益处更大。
据《华盛顿邮报》(WP)报道称,辉瑞和莫德纳疫苗的接种者并未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欧洲卫生当局建议和杨森疫苗一样使用腺病毒载体方式的阿斯利康(AZ)疫苗也在说明书中写入可能出现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警告。
韩国接种杨森疫苗的人群中已经报告5例疑似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例。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推进团的安全接种管理小组长曹恩熙(音)7月13日表示,“韩国国内接种杨森疫苗的人群中共报告5例普通格林巴利综合症反应”,“没有接到重症反应的报告”。除杨森疫苗外,韩国接种阿斯利康和辉瑞疫苗的人群中也累积报告了约100例疑似格林巴利综合症病例。

版权归 © 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中文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复制和散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