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计划从7月1日起实施的部分放宽五人以上私人聚会限制的新版防疫政策在最后关头被推迟一周,从在当前情况来看,推迟新举措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但在决策过程中的朝令夕改不仅会令民众感到困惑,也会导致政府失信于民。
此前就有专家表示,鉴于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德尔塔变异毒株在国外异常活跃,政府应当把放宽防疫措施的时间推迟半个月左右。疾病管理本部长郑银敬也表示,“反而应该加强首都圈的防疫力度”,但最终却还是拗不过青瓦台和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简称中央对策本部)的意见。
中央对策本部对总统提拔的青瓦台防疫策划官奇牡丹在今年3月担任教授时期拟定的保持距离防疫新方案进行部分修改后,早在今年6月初就明确宣布从7月1日起实施新措。问题是,6月末确诊人数突然增加后,中央对策本部完全可以及时修改新措施的实施时间,却一直按兵不动,直到新措施生效的八个小时前才匆忙宣布推迟一周。如果早早听从了防疫专家的科学建议,就不会出现如此的混乱局面。
政策混乱的受害者还是广大国民。个体商户把解除营业时间限制当作既定事实,为此采购大量食材,最后狼狈收场;因为营业时间可以重新延长到凌晨而找到小时工兼职的青年们重新陷入失业;上班族也不得不突然取消相关的出差或聚会安排。
在放宽防疫措施之前,单日新增确诊人数突然增加到800人,有很大责任在于政府。政府一直忙于拿着上半年接种人数超过原定目标(1300万人)的成果自吹自擂,并不断发布可能导致人们对防疫放松警惕的措施,导致国民逐渐松开了紧绷的神经。这时候德尔塔变异毒株趁虚而入,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扩散速度之快,令人们不禁对疫苗的效果表示担心。疫苗并非万能,因此我们不能草率放松防疫工作。首都圈推迟一周如果不够,还需要考虑继续推迟。最重要的是,必须加快疫苗接种的速度。截至6月30日,韩国共有1533万余人接种疫苗,仅占总人口的29.9%,距离群体免疫还有很大距离。政府需考虑把阿斯利康(AZ)疫苗的两针接种间隔缩短到四周。此外,政府还需要重新考虑允许接种过中国疫苗的人员入境免除居家隔离的措施。
已经有55%人口完成第二针接种的以色列建议居民在室内重新把口罩戴起来,美国部分州政府也要求接种过疫苗的人员外出时继续佩戴口罩。在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疫苗接种和提高防疫警惕的“双轨”并进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