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9日 (周二)
【中央时评】纠结于“年龄”的社会中隐藏的落后性与危险
상태바
【中央时评】纠结于“年龄”的社会中隐藏的落后性与危险
  • 姜南顺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布莱特神学研究生院教授
  • 上传 2021.06.17 17:0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姜南顺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布莱特神学研究生院教授
姜南顺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布莱特神学研究生院教授

韩国是一个凡事都要先看年龄的社会,生物学上的年龄被视为设定一切关系和优先级的标准。在韩国社会中,像是2030、3040、4050、5060、6070、7080和386、486、586等指代不同年龄人群的标签随处可见,还存在类似于“88万韩元一代”、“三抛一代”、“虚脱一代”、“无意义一代”等用来描述不同年轻层人群特质的概念多达三十多个。不仅如此,最近韩国还出现了“二代男(20多岁男子)”和“二代女(20多岁女子)”等新造词,新闻报道在提到公众人物时也经常在标题中出现“OO岁的XXX”或者“OO年生的XXX”等表示年龄的字眼,近日还有媒体在报道某党首的新闻时使用《85年生的民防委OOO,打完疫苗后休息》做为标题。借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说,这样做是媒体的“不能承受之轻”。最近某国会议员将现任总统称为“大哥”,“36岁”的某党党首也在任职演讲中使用“前辈们”等称呼。另外,媒体在报道法律界人士时还会例行带上“司法研修院OO期毕业”等补充信息,本应视激烈讨论和尖锐的质疑为生命的学术界也惯常按照年龄进行地位排名,把前后辈意识当作决定学生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成为阻碍学术发展的一大原因。韩国的年龄至上主义正逐渐发展成一种病态现象。

“老人家”这个称呼在韩国也早已成为政治中的官方用语,乍一听似乎带有“尊重”的意义,但这种按照年龄给不同人群贴上的标签其实同时带有两种不同色彩,在标榜“尊重”的同时,也可以随时引起“贬损”。社会上对于那些到了一定年龄就自动进入“老人家”这一范畴的人物普遍持负面态度,认为他们是“过气老古董”,指责他们对当前的现实世界做不出任何贡献,是“寄生虫”,有意无意地进行贬损。偶尔也会有一些“老人家”受到不同待遇,被人们奉为“时代的长者、先生”或者“元老作家、政治家、宗教人、学者”,被美化成人们心中的理想化形象。
 
然而,无论是美化还是贬损,对于一个人来说,其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没有看到其真实的个性特点(singularity),没有顾及每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相当于否定了这个人本身的存在。“老人家”因此失去了自己作为个体所具有的固有特质,成为代表一个群体的“群象化存在”。这种令人看不到一个人个体特殊性的称谓本身就是对个人存在价值的贬低。

理念是进步还是保守,与年龄完全无关。当前美国政治界最具有进步性的政治人之一伯尼·桑德斯已经79岁,支持进步理念的众议院主席南希·佩洛西如今81岁,曾任大法院法官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直到87岁还在为性别平等和劳动者权利等进步理念重视的少数群体利益而斗争奔走。美国总统拜登在1973年30岁时踏入政坛成为一名参议员,到如今78岁,他仍是一名支持变性人等性少数群体人权和女性选择权的进步派总统。相反,30岁开始涉足政治的希特勒年轻时便发表过“政府的目标是完全清除犹太人”这种反人类的主张。现在不乏“年轻”的政治人打着公平和能力的旗帜,以民众对这种陋习的嫌恶为政治武器,利用女权运动、工人运动等反冲动力激发大众的受害者意识。

年龄至上主义的问题何在呢?首先,这种风气会导致人们的关系和地位不断被年龄所定义。其次,还会导致相同年龄群体的同质化(homogenization),令人误认为特定年龄的人群都具有同样的思考和行为模式,从而忽视个体的取向、个性和价值观。再者,这种情况还容易妨碍公私分明的公正性,导致年龄歧视,使平等的价值难以在社会立足,具有反民主的特点。

经历过5·18光州民主化运动或4·16世越号等特定社会历史事件,并不意味着整个一代人对相应事件都抱有同样的看法。因此,相同的经历并不代表一代人都是“思想同质化群体”。思想由个体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政治观等多种因素组成。

由此进一步推论得出,年龄并不能成为判断一个人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年龄至上主义只会把人们的思维变成单线的“同质化价值”,发挥负面功能。这是韩国社会必须摆脱的社会痼疾,具有严重的毒害性。韩国社会如果继续被年龄至上主义束缚,即使能够在技术和经济领域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政治、法律、文化、宗教、学术等领域也无法摘下落后的帽子。

姜南顺 德克萨斯基督教大学布莱特神学研究生院教授
译 | 宋无忧 校 | 李霖 责编 | 刘尚哲 查看其它新闻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