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周六)
北京共识和中美共同体
상태바
北京共识和中美共同体
  • 张世正 驻北京记者
  • 上传 2009.04.21 08:14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上周,北京发生了一场不可忽视的骚动。首尔发出的题为《中国的发展使韩国感到威胁》的外电报道成为了事故的起因。中国的主要舆论有选择地引用了该报道。不用说对快速发展的邻国表示祝贺了,韩国政府居然还公然地声称感到不安,这让中国人看到了韩国政府狭小的心胸,也感到很气愤。最终,驻中韩国大使馆有关人员对此作出了解释。

13日,企划财政部发布了一篇长达8页的题为《北京舆论的概念和影响分析》的报道参考资料,这成为了这次事件的起因。事实上,该材料中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该材料中写道,中国政府追求人民币的国际化,最近与六个国家签署了高达6500亿元(约130万亿韩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并为了确保资源在中南美和非洲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仅仅是结论的部分成为了问题的来源,该资料总结道:“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对韩国的利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该寻找对策。”

虽然编写资料的官员称“中国人的反应太过于敏感和强烈了”,但是对于这次事件,驻中大使馆一位高层干部却指出“这是不了解外交而造成的事件”,其他的官员也表示“没有解释的余地”。

这已经不仅仅是外交上的失礼,这也从客观上反映出这次事件的一个侧面。

首先,这是健忘症的表现。去年十二月,韩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焦急的政府与中国签订了高达1800亿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与外国缔结的第一个货币互换协议,这也成为了人民币开始国际化的一个标志。韩国最先得到人民币的优惠,又最先引导了人民币国际化,但是现在却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表示担忧,这简直是一场闹剧。

其次,这也反映出历史意识的匮乏。被中国人翻译为“北京共识”的“Beijing Consensus”分明应该受到注视,但是政府主导的开发独裁型发展模式的源头则是“首尔共识(Seoul Consensus)”。中国人承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参考了朴正熙的发展模式”。如果韩国也跟着西方国家打压北京的话,这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片面地观察外部世界的眼光也是一种顽疾。不能仅仅看“北京共识”,同时应当理解哈佛大学奈尔·弗格森教授提出的“中美共同体”现象,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的全貌。中国向美国出口赚来的外汇只能用来购买美国的国债,这种类似于“恐怖核均衡”的共存关系被中国人称之为“中美国”。

如果说中国成为超级大国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话,怎么阻挡也无济于事。相反,只有借助中国上升的气势才是明智的做法。韩国只有从“北京共识”的恐惧中走出来,才能创造出中国和韩国共同发展的“中韩国”概念。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