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周六)
韩国料理的世界化和中国饮食的世界化
상태바
韩国料理的世界化和中国饮食的世界化
  • 崔萤奎 驻香港记者
  • 上传 2009.04.11 08:43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这是几天之前香港一家韩国料理店中发生的事情。笔者旁边位子上坐着的三名四十多岁的韩国男子向尼泊尔服务员要了五花肉和烧酒。小菜上来之后,他们突然把韩国服务员叫过来开始大发牢骚。

“一人份的五花肉要100港币(约1万7300韩元),一瓶烧酒要70港币(约1万2000韩币),比韩国要贵了将近三倍,还有这个小菜算什么小菜啊。”

这些韩国人桌上摆放着的小菜有拌豆芽菜和春天的腌菜等七种,很整齐地摆放了一桌,但是份量都很少,所以造成了韩国客人的抱怨。服务员说这是为了避免浪费,如果顾客吃完还需要可以继续添小菜,但是这几个韩国人还是在大声叫嚷。混乱持续了将近五分钟,周围的几十名外国人顾客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幕。他们好像是误解为食物有什么问题,才导致了这几个韩国顾客的抗议。还有两位香港女顾客刚进门,看到这一幕十分吃惊,还没有点菜就马上离开了。最后还是餐馆老板出面,以不限量提供橡子凉粉和腌菜为条件才平息了事态。然而这些顾客吃完离开的时候,桌上有一半的小菜都剩下了。

十五天前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是一位在香港经营韩国料理店的店主,他打来电话说:“希望你听一下我们服务员的故事。”谈话内容很多是关于将韩国料理推向世界的内容。服务员们向记者诉苦的同时,也呈上了一张A4纸大小的白纸。白纸上“韩国料理店里必然有这样的(韩国)顾客”这个题目下面是10多名香港人、尼泊尔人和韩国人服务员的11条经验之谈。

对服务员爆粗口、用语随便、刚点了菜就开始催促快上菜、坐在别人预订的位子上不肯起来、陪同外国人来吃饭时以小菜免费提供为荣、无视服务员的问候……这些行为只能被看作是韩国顾客对韩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摧残。

中国古代典籍《庄子》中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天文惠君看到屠夫庖丁宰牛的场景,感叹他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神乎其技的境界,每一刀下去都像音韵一样,没有丝毫不合乎音律的地方。比喻一个人做事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境界的成语“庖丁解牛”就来源于这则典故。在韩国,这位一生担任厨师、和厨房为伴的庖丁已经作为中国处理食材的行家而成为高高在上的象征。

“宰相”这个词也蕴含了中国的饮食思想。“宰”是由代表“家”的“宝盖头”和下面代表切菜用的刀的“辛”字组合而成,将中国饮食的地位提到了万人之上。中国古代夏朝的第六位君主少康是御膳房厨师出身;唐玄宗亲手烧菜,和诗仙李白对酒当歌、谈论风月,这些也为中国菜成为世界最高的料理贡献了一份力量。

中国菜中还蕴含了为官之人善待百姓的思想。宋代的文人苏东坡用百姓送给他的猪肉亲手烹饪了东坡肉;清末有名的官员丁宝桢为了减少百姓做菜的辛苦,固执地只吃宫保鸡丁,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也就是说,中国饮食的世界化并不是只靠海外华侨或者中餐厅的数量来实现的。韩国料理世界化也应从这点出发。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