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30日 (周六)
韩中展望论坛:为中国战略和对华政策把脉(1)
상태바
韩中展望论坛:为中国战略和对华政策把脉(1)
  • 申庚振 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长
  • 上传 2020.03.12 10:41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康埈荣——
“不要在开展对华外交时过多在意朝鲜问题”。

首尔大学名誉教授金光亿——
“应把政治、经济、国防、科学领域分离,进行专业化外交”。

延世大学教授金基正——
“可以尝试建立东北亚地区合作等生物防治机制来预防与应对传染病威胁”。

檀国大学教授金珍鎬——
“外交不是一场区分敌我的战斗,而是为争取更多朋友而做的工作”。

汉阳大学教授文兴镐——
“我们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对华外交人员,却仍在对华政策上举棋不定,应对个中原因进行分析、纠正”。

庆熙大学教授王允钟——
“把担心国民健康的呼声视为对政府的批判,这种视角无助于韩中两国的发展”。

延世大学名誉教授白永瑞——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之后,中国共产党将启动高弹性的政策干预”。

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池晩洙——
“将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用于韩国的国内政治,对于提高韩国的发言权毫无益处”。

梨花女子大学教授崔炳镒——
“应围绕战略产业制定国家安全和贸易指南,改变过度依赖中国的经济结构”。

 

COVID-19与中国的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给韩中两国带来了巨大挑战。从去年年底开始在中国武汉最早发现的COVID-19在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已经蔓延到全球各地,导致全世界11万余人感染,3900余人死亡。中国经济因为封锁措施暂时停摆,其他各国的经济也随之受到冲击。面对肆虐的病毒,世界各国不仅没有携手合作,正视疫情,反而急于切断相互之间的联系;全球合作的领导力全然消失,仿佛世界已经进入G0时代。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对目前韩中关系的失衡感到无法坐视任由其发展的韩国前任外交官和经济界、学术界专家行动起来,成立了“韩中展望论坛”,希望能够汇聚多方智慧,制定出一份睿智的对华战略。担任论坛代表的韩半岛和平创造基金会理事长洪锡炫表示,“历史上曾在中国游历的新罗文人崔致远曾说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同时代日本的长屋亲王作出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诗句”,“在病毒不分国籍肆虐全球、美中竞争已呈白热化的今天,我们成立了韩中展望论坛,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讨论,帮助韩国外交找回平衡”。为响应政府的“保持距离”运动,论坛的第一次会议以“纸上座谈会”的形式举行。以下为记者整理的座谈会精彩摘要。

-围绕COVID-19疫情发生初期中国政府的应对,存在不少批判的看法,大家有何看法?

▶王允钟:如果在武汉眼科医生李文亮发出警告时采取行动,其实并不晚。在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问题面前,把人们发出的危险警告当作对政府的批判,这种视角无论是在权威主义体制下,还是在民主主义体制下,都不可取。

▶辛正承:习近平主席在2月23日召开17万人全国视频会议,亲自宣布对疫情防控的部署。这样做是为了解决疫情初期沟通不到位的问题。

▶郑在浩:面对可能影响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中国的地方官员不能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而是必须观望中央的“风向”。

▶白永瑞:1月初访问武汉的国家防疫专家组做出的判断与疫情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后期疫情严重后匆忙封城,也导致人力资源和物资分配出现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恐慌。

-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伊朗和意大利受害程度尤深,大家认为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金基正:如果从对立的政治逻辑出发作出应对,中国的国际信誉将大幅下降。“对外转移矛盾”的统治思路比传染病更加危险。

▶郑在浩:不负责任、转嫁责任的新框架最终将自食其果,对中国的国际信誉和软实力造成重创。

▶康埈荣:这次“黑天鹅”事件很可能会触发“灰犀牛”风险,把中国置于综合危机之中。这一点中国自己也很担心。因此,中国应该会在短期内对外表现出友好态度。

▶李熙玉:中国虽然国力大增,变成了“有力量的国家”,但却始终无法变成“有魅力的国家”,不能受到周围国家的尊重。不过,预计习近平政府还将坚持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既往政策路线。

COVID-19与韩中关系

COVID-19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韩国未来该如何应对中国风险?

▶辛正承: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始终存在政治风险。这次新冠疫情让我们认识到,零部件的供应和生产过度依赖于另一个国家,也容易将自己陷入困境。预计各企业会主动寻求制定多元化战略。

▶池晩洙:企业对海外市场的选择是企业根据利润和生产效率作出的综合考虑,政治因素很难介入,也不能介入。只要不断地为多元化作出努力,就能降低对特定市场的过度依赖。

COVID-19事件会对韩中两国国民看待对方的视角造成什么影响?

▶文兴镐:短期内韩国侨民在中国社会可能会不受待见。中国对韩国不信任,认为韩国政府没有像中国一样采取超强力度的防控措施,放任疫情发展。这种不信任源自中国人对民主体制和共产体制缺乏理解。消除误会与增进理解将是两国媒体共同的责任。

▶辛正承:中国疫情爆发初期,韩国为中国提供了援助,得到中国人民的高度肯定,希望能够为韩中关系带来正面影响。我们应该注意,不要把中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特殊情况误解为中国整体的情况,进而引起两国民间的感情冲突。

▶白永瑞:韩国的反华情绪来自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对中国人的蔑视和冷战时期的反共思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集体情绪和集体记忆。中国对韩国的关注度不够,双方之间存在很大不对称性。两国不应该把这种相互认识和集体情绪固化为民族文化的本质,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换位思考,增进理解。

从COVID-19事件汲取教训,大家对未来的对华外交有何建言?

▶金基正:面对传染病,我们不应互相排斥和嫌恶,而应当通过合作与沟通预防和解决问题。日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可以尝试考虑在东北亚建立一个地区性生物防治机制。

▶郑在浩:韩国应停止现在的“低姿态急躁外交”。首先要摆脱“低姿态外交”,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在需要的时候采取强硬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国际社会和周围国家的尊重;其次还要避免“急躁外交”,停止过度乐观的论调,慎重制定国家政策,政策制定后即便需要承受一定损失,也应坚信不疑地往前推动。

▶李熙玉:首先,中国针对韩半岛的政策非常明确,大框架基本不会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韩国也需要制定明确的对华外交原则。其次,有必要降低韩国对华政策的“振荡幅度”。“振幅”越大,需要支付的外交成本越高。因此,应该把强化中间群体的力量、降低“政策振幅”作为未来的外交资产。第三,应该建立一个能够把专家意见引入对华政策决策过程的系统机制。第四,中国正在逐步展开“强国外交”方针,我们不应继续奉行对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应该采取对冲中国影响力的扩大均衡战略。

▶金珍鎬:我们需要制定既能保全国家形象,又能获得实际利益的实事求是的外交方针。外交工作的重点应当摆脱以朝鲜问题为主的韩半岛问题。

▶金光亿:应把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区别开来。政府在采取外交政策时,需要与国民达成某种程度的默契,获得国民的支持。

▶卢载万:我们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应该让对方感到韩国政府的背后有美国和其他力量的支持,同时应当认识到,中国始终对朝鲜带有善意,不会割舍,要在这一前提下制定对中政策。

 

◆韩中展望论坛
韩中展望论坛是由18位中国问题专家组成的论坛,旨在探讨韩中关系的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论坛由韩半岛和平创造基金会的理事长洪锡炫牵头,前任驻华大使辛正承担任运营委员长。参加论坛第一次座谈会的专家有: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埈荣、首尔大学名誉教授金光亿、延世大学教授金基正、檀国大学教授金珍鎬、现代汽车集团前顾问卢载万、汉阳大学教授文兴镐、延世大学名誉教授白永瑞、前韩国驻华大使辛正承、庆熙大学客座教授王允钟、高丽大学亚洲问题研究院教授李正南、成均馆大学教授李熙玉、首尔大学教授郑在浩、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委员池晩洙、梨花女子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崔炳镒(以韩文姓名的首字母为序)。中国三星经济研究所所长朴起舜、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中央日报主编李夏庆也担任论坛的运营委员。

主持:申庚振 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长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