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寻找韩国首枚“人造卫星”
상태바
寻找韩国首枚“人造卫星”
  • 中央日报
  • 上传 2009.03.14 08:56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2004年,在地方城市一所高中的地下仓库里发现了一架轻型飞机的残骸,这便是韩国有史以来自行研制的首架轻型飞机——“复活号”。该飞机于1953年开始研发,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一直被作为教练机使用,时隔43年,其残骸终于重见天日。如今“复活号”已经被恢复原貌,在空军士官学校校园内展出,去年被指定为韩国文化遗产。

那么韩国最早的人造卫星又如何呢?众所周知,1992年发射的“我们的星1号”人造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后,运行寿命远远超出最初的设计,截止到2004年末一直向地面发送数据。但如果要撰写韩国人造卫星的历史,在“我们的星1号”之前,还有一个不得不提。

在1960年举行的科学展览会上,全国各小学、中学、高中纷纷展出了各种科学发明成果,其中荣获“民议院议长奖”的发明作品正是人造卫星。当时京畿工业高中组建了科技班,由这个班发明研制的这枚人造卫星并非单纯的模型,一旦发射入轨,便可以发挥实际作用。该人造卫星上安装了宇宙微粒物质、宇宙放射线测定装置、无线收发信机以及生物学实验装置等。

人造卫星是被人为发送到公转轨道、环绕地球运转的所有物体,并非一定要拥有最尖端的装备。现今宇宙开发战略的核心目标被分为研发火箭,也就是发射体技术,以及研发人造卫星两种。其中人造卫星所需研发经费相对较少,因此韩国在独立研发火箭之前先自主研发了人造卫星——“我们的星1号”。这颗卫星借用欧洲太空局的Arianne火箭,被成功发射到地球公转轨道。

如果说只有成功入轨、发挥实际作用才能被认可为名副其实的人造卫星,那么1960年科学展览会上展出的这枚“人造卫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没能搭载火箭的可怜的“试制品”。也许是太超前了吧。但即便此时此刻,这个参展作品也能够搭载火箭被发射升空、成功发挥作用的话,难道不会被授予“韩国首枚人造卫星”的头衔吗?然而,这枚人造卫星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张黑白照片,我们不免产生困惑,49年前的那颗“人造卫星”到底现存何处?或许当时参与发明工作的教师或学生会看到这篇文章。

尽管没有成为韩国首枚“成功的”、或是“进入轨道”的人造卫星,但这一尝试仅比“伴侣号(sputnik)”迟了三年,这足以为韩国宇宙探索史锦上添花。

事实上,韩国的宇宙探索史起步并不晚。早在20世纪50年代仁荷大学就举办了多次火箭发射试验,空军士官学校和国防科学研究所等经过不断研究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末成功发射了韩国独立研发的首枚导弹。但这一系列努力随着第5共和国的开始便无疾而终一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秘闻。

全罗南道外罗老岛宇宙中心原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首枚韩国自主研发的航天运载火箭,但据悉因为完全依靠合作方——俄罗斯方面的情况而被暂时搁浅。消息传来,韩国宇宙探索史曾惨遭中断的事实是那样地让人痛心。仔细追究发现,不仅宇宙探索,韩国科学文化史本身依旧并没有被理顺,甚至连一篇研究科学杂志历史的论文都没有。向着科学技术强国迈进给科学栋梁们赋予了动机和自豪感。难道我不应该从现在做起,将四处散落并被人遗忘的各种科学文化遗产有体系地保存并展示出来吗?

朴相俊 奥米勒斯(omelas)董事长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