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袁崇焕墓祠的前世今生 佘家信守诺言388年
상태바
袁崇焕墓祠的前世今生 佘家信守诺言388年
  • 北京总局王赟婧
  • 上传 2018.04.05 10:3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戊戌之年,岁在清明,初春之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斜街52号,汇聚了60多位前来拜祭明朝著名将领袁崇焕的祠墓的人士。今年是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434周年,在此举行祭奠活动。据活动组织者张世光先生介绍,大概有二十多年的传统,每年清明节前会组织在北京的东莞人和北京高校东莞籍学生来纪念袁崇焕大将军。

袁崇焕(1584-1630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进士,(1620年)初授福建邵武知县;当时后金日渐强大,并多次向关内进犯,袁崇焕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后人亦称袁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胜利,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关锦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闻讯率部九千骑兵,日夜兼程,驰援京师,力解京师之危。在广渠门外袁崇焕横刀跃马,身先士卒,奋力作战,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袁崇焕力解京师之危,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崇祯帝听信谗言,中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处凌迟之刑死与西市,百姓不明真相,指忠为奸,争食其肉,极其惨烈。袁崇焕的部将佘义士深明大义,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将含冤而死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首级从朝廷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埋在自家院内,日夜守护。此举被后人称为“冒死守忠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原来在袁崇焕帐下做过多年谋士的佘义士便辞官不做,隐姓埋名,带领佘家老小开始了守墓义举。佘家先祖的名字都无从查考,后人一般以佘义士名之。佘义士死后,其后人将其葬于袁崇焕墓旁,并依遗嘱,世代为袁崇焕守墓,这一守就是388年,至今已传十七代。

袁崇焕墓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生于1939年,祖籍广东顺德马岗,今年已经80岁了,近些年因腿疾加重,行动不便,现在起身行动都需要人搀扶。佘幼芝老人见到记者到访,非常亲切,热情的招呼大家坐下,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历史,讲述着不为人知的往事。佘幼芝说:“为袁大将军守墓是我的事业,也是我们家的使命。我们之所以会代代相传守墓,就是因为对袁大将军这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袁大将军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忠义精神,正义精神深深的感染和影响了佘家。最令人敬佩的就是袁大将军崇高的道德品质,最主要的是要守这个道。袁将军在遗世诗中写道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表达处在遭受凌迟之前,仍然挂念的是辽东故土和家国山河。佘家人要把袁崇焕这种正义的道德品质和“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给全世界,让后人学习和传承。”

而佘家也有守护的精神,就是忠孝精神,忠贞、奉献,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袁大将军和佘家原本一不沾亲,二不择故,是上下级兼老乡的关系,如果佘家的子孙要不孝顺,也很难做到三百多年的坚持守墓的善举。在这世间罕有,袁崇焕是爱国将领,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牺牲,所以守墓的遗训代代相传,守护袁将军的英灵,守墓成了佘家每一代人生存的信仰。

佘家先祖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将他埋在袁将军的墓旁,常伴将军。并立遗训要求子孙后代:一从此以后不许回南方故乡,要辈辈守墓;二不许做官,因为想当清官不容易,乱世清官大多没有好下场,三要读书,因为读书知礼,才能明白怎么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自此,佘家人谨遵先祖遗训,没有回到广东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也从那一代之后佘家人再也没有人做过官;并且世代都是读书人家,一直在佘家祖宅居住,守护袁墓三百多年,穿越四个朝代,跨过五个世纪。”

清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在批阅《明史》时了解了袁崇焕的冤屈,批写“上谕”为袁崇焕平反昭雪。清道光11年,袁将军同乡、清朝大官员、书法家吴荣光为袁墓立碑题字。民国初年,康有为召集广东籍官员和商贾在袁墓处修建了袁祠。1952年春天,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城内所有墓地迁往城外。当年5月,在佘幼芝伯父的请求下,当时的叶恭添、李济琛、柳亚子、章士钊四位著名人士联名上书毛主席,请求保护袁崇焕墓。根据毛主席批示:“已告彭真市长,如无大碍事,应予保全。”并在同年进行了修复。这是建国以来全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毛主席批准的唯一个例。当时每年清明,周恩来、宋庆龄、朱德等都前来祭拜袁墓。

“文革”期间,佘家人苦心守护的袁墓被毁,墓碑被推到,坟冢也被平,佘幼芝和爱人焦立江看到眼前的一幕欲哭无泪,心痛不已。为了安全起见,佘家将祖上留下的与袁崇焕、守墓有关的照片、书等物品付之一炬,佘幼芝于心不忍,在火焰中只抢出了一张自己父母和外婆的合影照片。而这个非常时期,佘幼芝的堂兄一家突然不辞而别、举家搬迁,从此杳无音信。1970年佘幼芝的母亲病逝,守墓的职责和使命一下子落到了佘幼芝身上。“文革”之后,袁墓已经被破坏的面目全非,佘幼芝决定不惜代价,恢复祖先守墓的事业。

从1978年之后,佘幼芝和老伴开始到处奔走,找到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市政协、文物局和各个有关部门,呼吁重修袁祠、袁墓。这一奔波就是24个年头,这期间曾几次放弃政府分的房子,宁愿住进佘家原来羊圈都要守在袁墓旁边。外人不明就里觉得她傻取笑她,连爱人老焦也不理解妻子为了修复袁墓付出这么多,甚至忽略了家庭,天天因此吵架,差点签署离婚协议。可后来老焦渐渐的弄明白了袁崇焕与佘家几百年来的前世今生后,成为了佘幼芝守墓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常常写各种相关材料直深夜,写好还会将佘幼芝唤起念给她听,直到老伴说好没问题了,他再抄写,比佘幼芝还上心。在最困难的时候佘幼芝还作诗勉励自己:“十年浩劫掘忠魂,盼党重接墓中人,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迹传美名,独守陵园思哀情,代代相传元素情,苦守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

终于在1984年,袁墓祠被定为北京市市级保物保护单位。1990年,袁崇焕墓碑重新立了起来。1992年,政府投资5万元修复了袁崇焕墓园。可是在2002年,北京有关文物部门为了进一步保护袁墓祠,决定将祠内包括佘家在内的19户居民全部迁出,佘幼芝万般不舍。她甚至和老伴商量宁愿在袁将军墓旁搭个小棚子守护也好,不想违背祖训,离开佘家馆半步。但事与愿违,佘幼芝说;“我们第一代先祖实明朝万历年间来到北京,从1630年袁崇焕将军就义的17世纪起到现在,经过了多少动乱,八国联军,日本侵华,解放时期我们都没有搬走,没想到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确要让我搬出袁祠,我接受不了。我们佘家在这守了三百多年墓了,我是守墓人,这是我的家啊。”

2002年9月袁崇焕祠墓修缮后对外开放。2003年,袁崇焕将军的故乡,广东东莞修建袁崇焕纪念馆,儿子焦平在去为袁崇焕守衣冠冢的准备过程中,突遇车祸,离开人世,年仅29岁。由于儿子焦平小时候曾提出愿意将自己的姓改焦为佘,以继承佘家守墓传统。佘幼芝夫妇为完成焦平生前遗愿,将儿子的骨灰送到了东莞,埋在袁将军的衣冠冢旁。佘家第18代守墓人也从此守在袁将军身边,真是几个世纪的水乳交融。2004年经由金庸先生推荐,佘幼芝成为央视感动中国候选人之一。2006年5月袁崇焕祠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崇焕作为明末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和著名的民族英雄永垂青史。

佘幼芝说;“我儿子焦平在东莞袁崇焕纪念园还有塑像,西装革履,拿着鲜花,迈着步子,他在一直往前走,他没有死,他一直活在我们心里。”就在前年佘幼芝的爱人老焦也离世,佘家到第17代,今年就是五口人了,守墓的就佘幼芝一个人。佘家女儿焦颖向记者介绍说;“我母亲现在特别着急,她现在这种身体状况,每天坚持出去走路,其实医生说越这么走对她身体消耗越大,越不好,但是她就是老想把心愿尽快能实现。要是没有这个精神支撑,真的不知道能坚持多久。”说到此处不仅哽咽道;“其实母亲就是太执着,没有人去逼她这么做,但是她就认为这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佘幼芝说她最迫切的有三个愿望;第一个还能回到袁承焕墓那住,继续守墓;第二个是袁祠还未完全修复,我要求全面的把西边的院子也一起修复起来。第三在我有生之年我要申请非遗,因为我们为佘家为了一句诺言可以守墓300多年,北京的历史才800多年,我们守诺就守了一半了,这样的事迹历史没有,独此一家,所以我要申请非遗,有生之年如果完成这三点,我死也瞑目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袁崇焕大将军那爱国爱民、舍生忘死的浩然正气依然震撼人心。而佘义士忠肝义胆、赴汤蹈火的大牺牲精神也是义薄云天。佘家后人各代宠辱不惊、忠义善良的守墓精神让人荡气回肠。

中国传统精神中对英雄的敬仰,对诺言的信守在佘家人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佘幼芝曾说;“守墓是守我自己的独特财产,虽然房子、地是政府的、国家的,但是谁也没有权利剥夺我的这份历史遗产。”时至今日,单佘家守墓这件事早已不是佘家人自己的事了,而是一项民族的文化遗产,一种大义情怀,民族英雄的墓需要大家一起守护,而守墓的精神更应该代代传承。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