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周四)
中国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消费和生产第一大国
상태바
中国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消费和生产第一大国
  • China Lab
  • 上传 2017.01.23 17:1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本以为OCI股价会超过100万韩元,于是将原来筹到的5000万韩元买房钱投入股市,以每股28万韩元购入了OCI股票。而现在呢?股价都快跌到9万韩元了。现在还净赔67%,还剩下1600万韩元吧。哪怕只能捞回一半也将毫不留恋地退出股市。

这是就职于大企业的李贤英(化名,41岁,住首尔江西区)的一番话。那时的确是这样,韩国直到2011年还在太阳能发电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多晶硅 [图片来源:百度]

仅OCI一家2011年多晶硅的产能就达到了2.7万吨,紧随美国赫姆洛克公司之后位列世界第二,OCI甚至还开始大规模扩建第三家和第四家工厂,雄心勃勃地计划将产能扩大至6.2万吨,从而登上龙头老大的宝座。

OCI的这种底气缘于它相信随着以中国为主的世界各国对环保产品需求的增长,对多晶硅的需求也将暴增,股市也对OCI做出了积极反应,2011年4月,OCI的股价一举突破了64万韩元。这种局面的出现也受益于多晶硅居高不下的市场价格,2007年攀升到了每公斤400美元。一时间,熊进多晶硅、KCC、KAM(现代重工和KCC合作法人)、HKSILICON、韩华等各企业纷纷进军这一行业,在韩国掀起了生产多晶硅的热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多晶硅价格此后不断下跌。据太阳能市场专门企业PV insights数据,多晶硅价格在几年内跌破16美元(以2017年1月为准),这也连带OCI的股价一路下跌,一年之后(2012年)跌落至原来的一半(30万韩元),以后更进一步徘徊于九万韩元左右的价位上(2017年1月18日盘中交易价格)。

OCI群山多晶硅工厂全景 [资料来源:OCI]

实际上证券业早在2011年就察觉到一些异常苗头。

在中国有尚德太阳能等太阳能投资公司的情况下,OCI生产的多晶硅会有市场吗?

业内人士指出,太阳能发电站同样也会在必要时扩大对核心材料多晶硅的生产能力,这等于认同了部分机构投资者的看法。在作为全球最大多晶硅需求大户的中国投入多晶硅的产生后,该行业立即陷入了“供给过剩”状态。

随后在2008年至2013年,全球的太阳能市场因“中国”进行了重新洗牌。以韩国、美国、欧洲为主的太阳能企业大部分倒闭或被收购。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从资金和制度上对企业提供积极的扶持,中国企业包揽了全球太阳能企业排行榜前几名。

美国的Solyndra、Evergreen Solar、德国的Qcells等企业或倒闭或遭并购,而产能位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尚德公司也未能摆脱倒闭的命运。

先了解一下全球对太阳能的需求。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和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2016年全球太阳能的市场规模为68GW(千兆瓦),而中国仅在2016年上马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就将超过40GW。

那产量呢?以2016年为基准,据推算多晶硅产量为78GW、硅片75GW、太阳能电池83GW、太阳能组件99GW。其中,中国在全球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中的生产比重分别达到了86%(4.5万吨)、62%、55%和64%。

由于太阳能设备出现第一轮供应过剩现象,这导致了当时世界头号太阳能设备企业中国尚德电力公司倒闭。[图片来源:中央图片]

事实上中国对全球太阳能发电市场的供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供应过剩现象仍然存在,零部件或核心材料的供给超过需求量45%左右,各类产品的国际价格仍在继续下跌。

中国国内市场无法消化的太阳能产品以倾销的形势涌向了世界市场。PV insight指出,硅片价格由2016年7月的每瓦0.71美元降到了0.51美元,降幅达30%,而太阳能电池则创下0.18美元的新低,跌幅达到了40%。

中国在全球太阳能市场的供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料来源:百度]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却呈现出逆势扩大生产的趋势。中国天合光能公司已开始扩建设施,计划在2020年前将现在5GW左右的产能翻一番至10GW左右,晶科能源也打算至2017年年底使产能增长1GW达到5GW。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也计划在中国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投资3亿美元以上以扩大产能。

随着中国太阳能设备企业竞相扩大产能,全球太阳能设备市场或因供应过剩而遭受打击。[图片来源:中央图片]

此外,中国还在扩大零部件的生产领域。太阳能设备组件企业中国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最近进军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组件生产领域,为了向阿斯特和东方日升出口,还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其目的是守住太阳能产业的主导权。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中国数量攻势碾压的韩国和日本开发出了“高效能”的尖端技术。

美国和欧洲也为了保护本国企业而对中国产品实施了“反倾销措施”。近日以德国为核心的欧盟制定了将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延长至少两年的方针。2015年应欧洲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者协会EU ProSun的要求,欧盟将针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限制措施延长至今年12月,而此次限制进口措施还将再次延长。

估计中国企业会进一步加强数量攻势,锋芒直指韩国、日本、美国及欧洲企业,不让它们在市场上分得哪怕一杯羹。那么,现在韩国企业真的已丧失了立足之地吗?

专家们建议,要么与中国的数量攻势展开对抗,要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利用”。实际上,OCI和韩华Qcells近期的行动正与这一建议不谋而合。

韩华集团通过在中国当地的9家法人和10家分公司实现了约2万亿韩元的年销售额。图为安装了韩华Solarone组件的中国徐州太阳能发电站。[资料来源:中央图片]

OCI加入了中国发起的“懦夫游戏”。以4507亿韩元卖掉了位于美国运营良好的Alamo6发电站,表明了将进一步集中进行多晶硅生产的战略。最近,OCI还开始收购马来西亚年产能达2万吨的Tokuyama工厂,若收购成功,则其产量将进入全球前两名(7万吨)。

按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来看,预计世界头号制造商韩华Qcells今年将稳步实现销售额3万亿韩元、营收利润10%的目标。图为座落于德国莱比锡附近的泰尔汉姆的韩华Qcells全球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搬运已完成生产的太阳能板样品。 [资料来源:韩华Qcells]

韩华Qcells选择了“反利用”战略,将不再推出新的多晶硅生产设施,发电站项目所需产品仅有25%由自己提供。那么,其它的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所需的产品由谁来供给?答案就是将使用中国产多晶硅,还将直接在中国设厂。因此,尽管多晶硅生产成本高居不下,但却一直在创造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开拓了美国等市场。

尽管如此,预计2017年太阳能市场仍会因中国的数量攻势而前景黯淡,中国的数量攻势还会持续下去。在此情况下,应靠技术保持领先,很难扩大投资,况且,中国已着手对韩国产多晶硅展开了反倾销调查。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