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30日 (周六)
【中国透视】中国经济 V字形反转已无望 能否保持 L字增长仍存疑
상태바
【中国透视】中国经济 V字形反转已无望 能否保持 L字增长仍存疑
  • 韩东训 加图立大学国际学系教授
  • 上传 2016.10.26 17:26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世上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发展经济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最紧要的课题,但眼下世界经济跌入了深谷,无法找到新的突破口。曾长期发挥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作用的中国经济也前景欠佳。中国的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落幕,现在只能用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聊以自慰。中国经济究竟会出现V字形反转,还是会按照L字形继续停滞下去呢?

中国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6.7%。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的10~11%下降到2012年的7~8%之后,2015年再次下降到6~7%,下降趋势非常明显。未来情况会怎样?从结论来看,中国经济的超高速增长趋势已经完全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速只会越来越缓慢。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不可能实现V字形反转,顶多只能维持L字形稳定走势。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正在急剧下降。潜在增长率指一国动用一切可用资源时可以达到的增长结果,实际增长率不会大幅偏离潜在增长率数值。

韩国的潜在增长率在开始经济开发后的35年左右,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降到了7%以下,此后一直保持着大约每五年下降1%的趋势。中国2011年~2015年的平均潜在增长率为7.6%,推测2016年~2020年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将在6.1%左右。

从韩国的情况推算,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将在2020~2025年降至5.1%,在2026~2030年降至4.1%,此后进入与发达国家类似的3~4%增长阶段。也就是说,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各种优势将会逐渐消失。

如果利用这种潜在增长率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测,2015年约达10.9万亿美元的中国国内总产值(GDP)将在2020年达到14.6万亿美元、2025年达到18.7万亿美元,到2030年达到23万亿美元左右。当然,这只是一种大概推算,并未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

下面来看中国的人均GDP。2015年为8082美元,在此基础上,如果按照潜在增长率减去现在人口增加率(0.5%)的年均增速(5.6%)计算,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087万美元。按照同样的方式推算,这一数字将在2025年达到1.36万美元,在2030年达到1.62万美元。

这一水平与2015年全球排名第43的乌拉圭人均GDP相似,低于排在第42名的捷克。中国可以保持比其他国家更加快速发展的时间最长只有15年,但预计到时候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难以超过美国,人均GDP更是很难跻身中等发达国家的上游水平。也就是说,中国将停留在中等发达大国的水平。

那么,中国有办法扭转潜在增长率的下降趋势吗?问题在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扭转局面的筹码。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已经不再呈现出增加趋势,曾经源源不断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已经枯竭,现在的中国农村只有一些不能适应或不愿前往城市生活的人群。

中国各城市纷纷放宽户口制度,试图挽留农民工,但大批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反而都纷纷回到农村。也就是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而带动的经济增长已经彻底告一段落,其结果导致中国的工资水平出现了大幅增长。

此外,中国的人口增加率也在急剧下降,以2015年为起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值开始减少,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加快,这些都意味着此前中国从较高的可劳动年轻人口比例中享受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

中国的高速增长时期与人口向城市流动、社会享受人口红利的时期完全一致。如果中国推迟了改革开放的时间,或许就会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从这一点看,中国可谓走了大运。当时适逢世界市场在全球化潮流下迅速膨胀,而中国恰好利用了这一有利环境。

另外,通过扩大资本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难度也正与日俱增。由于生产力过剩和工资上升等问题导致资本收益率急剧下降,投资也在大幅萎缩。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下降了0.3%。民间虽然拥有大量剩余资金,却因为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而对投资讳莫如深。上半年民间投资增加率只有2.8%。

现在中国的投资主要是一些通过国有企业进行的社会间接资本投资,这导致国有企业负债规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最近中国政府已经为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而颁布了债转股、债务结构调整、合并等一系列政策。

如上所述,如果中国已经无法继续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带动经济增长,那么未来应该依靠何种方式实现增长呢?最终答案还是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决定于制度(体制)改进、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但事实上,所有这些要素都与人口结构存在直接关系。

这是因为年轻人口越多,越能做好这些事情。从这一层面来看,想要提高生产效率也会越来越困难。而技术发展、产业机构高度化需要高效的制度(体制)支持,所以最后的核心问题仍然在于体制的效率。 

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最终只能依赖于高效且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民间力量。特别是在主力产业的发展问题上,技术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中国的现实却是,主力产业均被掌握在庞大的国有企业手中,禁止民间介入。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非常不完善。暂且不提政府对项目许可审批的过度介入,目前中国超过40%的经济资源和大部分基础产业都掌控在效率低下却备受优待的国有公司手中,很难将现在的中国市场视为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

大量民间企业都与国有企业存在生意往来,它们在回收承包资金等问题上遭遇了各种困难。核心问题在于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政府虽在推进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形式的方案,成果却非常有限。民间大规模出资却只能担任小额股东,国有企业仅挂上一个名字却能担任大股东,这便是典型的中国式PPP合作方式。如果不存在强制性,这种合作方式怎么可能得以存在?

中国雄心勃勃的市场化改革也已在不知不觉间停滞了数十年时间。回顾历史,伟大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所起到的作用便是为中国打开了经济发展的阀门。邓小平在打开左转向灯后开始向右转,却坚声自己是左转。

江泽民延续邓小平的改革,为中国市场化改革开放打下了基础框架。江泽民真正打着右转向灯进行右转,创造了一个国退民进,也就是逐渐减少国企掌控份额、推动民间大踏步发展的局面。

胡锦涛时代停止了改革与开放的步伐。当时中国虽大力倡导通过增加国民消费刺激经济发展,但事实上却通过财政、国有企业和银行独吞国家增长的果实,养肥大量国有企业和银行,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胡锦涛可谓一言不发直接向左掉头进行了一段逆行。

习近平政府似乎已经认识到前任领导人煞费心机通过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的经济管理政策存在很大局限性,正设法将政策重点转向供应领域,将减轻供给过剩、降低费用、降低负债风险等所谓的供给侧改革,也就是通过结构调整提高潜在增长率的方案作为政策着眼点。这一做法准确认识到了中国潜在增长率急速下降的情况,这本身堪称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变化。

但问题在于中国打算通过何种政策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如果无视市场原理,通过直接介入的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只会导致资源分配的扭曲程度更加严重。现在中国已经发现大量庞大僵尸企业蚕食小规模优良企业的情况,令人深感担忧。现在中国最需要做的事情是重新启动已经中断的改革步伐,通过根本性的市场化改革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完全改变中国的经济体质。

◆韩东训

在首尔大学获得贸易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前往中国北京大学攻读了经济学博士课程。从1999年开始在加图立大学担任国际学系教授,负责讲授中国经济、国际金融、国际商贸等课程,另担任现代中国学会会长、韩国国会韩中政治经济论坛顾问委员和民主和平统一顾问协会顾问委员等职务。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