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周四)
中国正在进行外交路线论战
상태바
中国正在进行外交路线论战
  • 申庚振 驻北京记者
  • 上传 2016.04.19 14:51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中国外交界最近热闹起来了。因为被称为“吴胡之争”的路线论战而闹得沸沸扬扬。论战的导火线是资深外交官与报社总编辑之间的舌战。

曾历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中国驻法国大使的前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77岁)在3月30日的公开演讲中实名批评了以民粹主义论调而闻名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56岁)。吴建民强调说,“现在很多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例如《环球时报》经常发表一些言论极端的文章,总编辑胡锡进搞不清楚状况”。

胡锡进主编于一周后予以反击。他在微博上攻击称“吴大使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鸽派’”。胡总编强力辩解称,“《环球时报》能够在中国的现实舆论环境下发出一些多元的声音,是中国外交的正资产”。接着他还指出,“媒体永远会比外交‘鹰’一些,西方善用这一点”。接着他说“而吴大使这样的外交官不善于使用媒体的这种资源,也没想把它们与‘外交部基调’的距离变成中国外交的新空间,这很可惜”,给吴大使严重一击。

《环球时报》是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大众商业报刊,曾经报道过朝鲜核试验和韩国引入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的决定,对韩朝两国提出了强烈批判。从胡总编的言论中可看出其有扩展中国外交活动空间的意向。今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到“我的办公室也有这份报纸”,这也可以理解为对《环球时报》的支持。

中国网民们接力“吴胡之争”,继续舌战。支持胡总编的激进人士们称,只有“鸽派”和“鹰派”二者配合才能唱好外交“双簧”。他们主张,外交官习惯于强调的沟通、对话等手段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对主权、领土、安全等“硬”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与之针锋相对的吴大使支持派也不甘示弱。他们担心“中国外交如果被激进民族主义裹胁,则会走向歧途”。他们强调称,全世界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应消除封闭性,以开放的视角认识世界。

学者们也加入了“吴胡之争”的行列。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王鹏教授以“与时俱进”对两种观点做出整理。他主张,只有不断的改革、与时俱进的战略组合才是最佳外交战略。

“吴胡之争”与近来中国外交的能动变化相吻合,因此更是备受瞩目。习近平主席今年年初访问伊朗,外交部部长王毅和政治局委员孙政才最近访问缅甸和古巴,展开了抢先一步的外交战略。这具有与美国相抗衡的强烈外交性质。

而问题是韩国外交。关于韩国外交,既没有论争,也看不到变化。多年来一直是等待时机的跟风外交。韩国现在是时候就实现韩半岛无核化和统一这一国家利益的方法论展开激烈论争了。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