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中华料理与华侨走过的百年历程
상태바
中华料理与华侨走过的百年历程
  • 孙民好•全必浩 记者
  • 上传 2008.11.29 08:50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前史

在韩国,华侨的百年历史便是中华料理的百年沧桑史。1883年仁川开埠之后,华侨商人首次踏上韩国土地,中华料理也随之流入韩国。炸酱面的鼻祖——仁川“共和春”于1905年正式挂牌营业,当时的名字叫做“山东会馆”,主要面向中国人营业。后来日本殖民时期,日本人成为了那里的常客。解放后,这些在韩国土地上扎根的中国人开发了炸酱面、杂拌面等韩式中国料理,成功地向“本土化”转型。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土生土长的北京料理、四川料理、广东料理纷纷出现,不久,中餐成为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外出用餐菜肴。中国料理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简史如下:

一、“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尔的中国餐馆以四大门派为中心,形成诸强争霸的局面。其中,雅叙园是豪门少奶奶接受婚前教育的场所,而大明馆和泰华馆分别以上班族来此会餐、享受灯红酒绿而名声大噪。

二、打破“江湖宁静”


由于势力扩张, 60年代末随着半岛酒店中餐厅“龙宫”的出现,原本波澜不惊的江湖不久便再次风起云涌。龙宫请来了香港著名厨师,首先推出Canton料理(港式广东料理),首次将港式中餐介绍到韩国。Canton料理不仅外观制作考究,而且极为爽口,此后Canton料理一度成为中国料理的主流,在江湖上立于不败之地。

但好景不长,又出现了“外百”。外百也以各种精美的香港小吃而远近闻名,外百的包间里每天座无虚席,喜欢套餐的著名演员和政治界、财经界人士是那里的常客。

没挂一块牌匾,被称为“格兰德酒店7楼”的剧院式中餐厅也是一家港式餐厅。大厅中穿着性感旗袍的美女服务员们端着饭菜和酒瓶,迈着轻柔舞动的步伐招待客人。舞台上著名作曲家朴椿石弹奏钢琴,著名歌星Patti Kim伴随着悠扬的琴声一展歌喉,夜间还设有脱衣舞表演。这里集最高档的中华料理、让人回味无穷的高粱酒、荡气回肠的音乐以及夜夜笙歌的极乐世界为一体。每当去那里消遣取乐的时候,首尔男人们都隐晦地使用“去香港”一词。

三、乱世出英雄


随着政府对华侨的限制政策,中华料理在顶盛时期嘎然而至。大多数对韩国政府政策心怀不满的厨师们纷纷移民到美国和台湾,当时年轻厨师则流行拿着旅游护照到日本去。当时离开韩国土地的不仅仅是厨师,一些经营中餐馆的华侨商人也纷纷变卖店铺和房产举家离开韩国。整个中华料理界蒙上了一层不散烟云。

自古乱世出英雄。1974年,性情派厨师巴本行(音)聚集业界高手在南山开办了一家“喜来登”。巴本行成功的秘诀是,在四川料理中加入日式中餐,开创了所谓回转中餐。清淡可口的味道、无以伦比的花色让顾客们拍手叫绝。伴随着喜来登巨大的成功效应,中华料理界再一次活力四射。喜来登无法容纳日日爆满的客流,不得不在旁边又开了一家“东宝成”。

70年代中期以后,中华料理界又一次春风盎然,位于东部二村洞的“红宝石”脱颖而出,红宝石作为演员和新兴富豪的秘密据点而名声大震。

四、“江南时代”和“传说的时代”


1974年Pacific酒店“夜上海”开业,1975年Savoy酒店、1977年Plaza酒店、1979年新罗饭店、乐天饭店等纷纷设立中餐厅,从此迎来了酒店中餐厅方兴未艾的新时代。特别是明洞Savoy酒店的“豪华大饭店”以稳健有力的经营管理能力在酒店时代一枝独秀。

随着高档饭店中餐厅的出现,有名的中餐厅逐渐向江南地区转移。江南的Mandarin和“万里长城”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基础称霸“江湖”。当时江南地区的楼房平均每栋4000万韩元,而万里长城每天客流量约为2000名,销售额高达4500万韩元。

随着岁月的流逝再美丽的女子也会风韵荡尽,随着大型西餐厅逐步进入市中心,举家外出就餐不再选择炸酱面、锅包肉,而换成了炸猪排和炸鱼排等。随着大型排骨店日渐成长起来,上班族会餐文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此外,高档日本料理店的出现更夺走了那些喜欢秘密享用晚餐的高层客人。

年轻华侨中想当中华料理厨师的人越来越少。1988年首尔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后,韩国国内大学纷纷开设烹饪系,随着来自中国本土的专业厨师不断涌入,首尔中餐厅中不仅有华侨、韩国人,还有中国人。华侨一统后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此名声显赫的厨派也后继无人,曾经一度如雷贯耳的人物也早已金盆洗手,其中有几位早已入土为安。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