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奥巴马是习近平的伴郎吗?
상태바
奥巴马是习近平的伴郎吗?
  • 劉尙哲 中国研究所所长
  • 上传 2012.02.22 15:47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90年代中期,美国人马克(音)在中国福建省教英语。一天,一个学生邀请他去参加自己哥哥的婚礼。坐了8个小时来到婚礼现场的马克大吃一惊,因为不单单只是新郎新娘,连所有的来宾都在等自己的到来。他受到了如雷的掌声,坐在了主桌,还被邀请与新郎新娘一起挨桌向来宾行礼。

马克瞬间很享受那种成为名人的感觉,但是当学生对他说“非常感谢您提高婚礼的档次”时,他一下子就清醒了。因为他意识到蓝眼睛的“他”只是婚礼上必需的“异国装饰品”。这是麦健陆(James Mcgregor)先生的《中国商业最前线》中出现的一段小插曲。在结婚照上,马克也发挥了提高婚礼档次的“装饰”效果。

中国政治经常用照片来说话,因为说再多的话也比不上一张照片更有说服力。将军出身的邵华泽(79岁)90年代曾8年间历任了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社长。他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瞬间要数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3年的某个早晨”。

那天,拿着报纸的他视线停留在了照片的一角。他在照片上发现了邓小平。邓小平在文革发生后被下放到一个拖拉机工厂当工人,在媒体上销声匿迹。邵社长说自己“哭了又哭”。在照片上看到了邓小平的重新登场,可以确定与四人帮作斗争的邓小平又回归了。他心想,文革的狂澜现在终于要结束了。

中国的外交也是用照片来说话。在这领域的大家是毛泽东。中苏关系在斯大林(Stalin)死后开始恶化,1970年甚至到了担心苏联进攻中国的阶段。毛泽东计划与美国改善关系。

当年10月,毛泽东将美国的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叫到北京。在庆祝国共内战胜利的阅兵式上还带上了斯诺,并将斯诺在检阅台上的位置安排到自己的身边。这是为了拍照用。

将中国最高领导人身边站着美国人的照片放出去是为了发出中国可以成为美国朋友的信息。然而,毛泽东的计划却并未成功。美国认为斯诺是北京的宣传工具,并没有赋予这张照片多大的意义。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关于中国》(On China)写道,中国媒体利用毛泽东的照片宣传政局总体的氛围和政策方向。紧皱眉头的毛泽东的照片象征着暴风雨前夕的政局;接待外宾时,毛会挥挥手指头则表示心神不宁。

上周,全世界都在关注美中领导人会晤。今年秋天将成为中国一把手的习近平国家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为期5天4夜的访问。美国收获颇丰,因为得到了一个了解中国未来权力的机会。双方还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但即便这样,美国也不忘高喊人权口号等对中国加以指责。

认为习近平去美国是为了混个脸熟的分析让美国听了很愉快。国家主席胡锦涛不也在2002年以副主席的身份访问了美国吗?很多分析认为下届中国领导人访美成了惯例,有种为了册封来到大西洋彼岸的感觉。果真是这样吗?

中国通过习近平访美希望得到的核心利益是什么?答案在2月1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登的照片上。那是一张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并排坐着举行会谈的照片。神采奕奕的习近平比瘦削的奥巴马看上去更为从容。重点就在于此,这是为了向中国人展示今后带领中国的下一届领导人受到了世界最强国美国最高领导人的“强国领导人待遇”,这是为了在国内使用的一种手段。

中国最高领导人是通过怎样的过程选举的,至今还蒙着一层厚厚的面纱。带领未来的领导人是否有能力,是否有资格,在想什么,在国际上其领导力是否被认可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中国人民所好奇的。27个活动安排紧凑的习近平访美行程正是为了回答这些疑问而精心策划的作品。

向国人展示从世界超级大国那里得到认可是为了赋予通过中国国内派别妥协结果而选出的领导人的正当性。美国的接待越是隆重,效果就越是明显。与奥巴马肩并肩站着的一张照片完全达到了中国预期的效果。有着美国总统身份的奥巴马是为了向中国人民显示习近平作为下届中国领导人毫不逊色的“异国装饰”。不知道是否可以称那是一种伴郎角色呢?

突然想起了毛泽东喜欢的一个句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意思是让过去被现在所用,让西洋为中国做贡献。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