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2009年中国青少年代表团韩国文化考察] 印象韩国
상태바
[2009年中国青少年代表团韩国文化考察] 印象韩国
  • 中央日报
  • 上传 2009.11.30 13:50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随中国青少年代表团韩国文化考察感想

静静地坐下来,酌一杯清茶,隔着窗户,望着夜色中的皓月,韩国之行的9天8夜一一浮现在眼前。

在短短的几天中,我们访问了首尔、龙仁、大田、光阳、统营、釜山、济州七大城市,参观了明洞、国立中央博物馆、外交通商部、庆熙大学、爱宝乐园、韩国民俗村、韩国科学技术院、POSCO光阳制铁厂、闲山岛制胜堂等地。

说句实在话,韩国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虽然很漂亮,但与中国相比没有特别令人惊讶的,倒是韩国人的爱国主义和环境保护意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印象一:韩国人的爱国主义。韩国人事事处处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真令我叹为观止。我在韩国首尾算在一起不过9天,却对韩国人的爱国意识印象尤深。

韩国政府并没有限制韩国汽车商不能进口日本车,但是几乎所有的韩国人不买日本车。在韩国的几天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韩国人不买日本车打破了我一贯认为正确的市场规则,商品的自由交换是由质量和价格决定的,质量越好、价格越低,商品越有竞争力。但是,韩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念颠覆了我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看法。日本车质量再好,价格再低,款式再新,韩国人不买。1910年之后,日本人占领朝鲜半岛,实行暴虐统治长达38年,掠夺了大量的财物。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军妓四分之一来自韩国,日本人在韩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成为韩国人痛苦的集体记忆。没有人宣传要自觉抵制日货,但是韩国人集体做到了。在韩国的公路上以及任何一个停车场看到的几乎清一色是韩国现代、起亚等牌子,偶尔见到的进口车是德国的“宝马” 和“奔驰”车,其他国家和品牌少之又少。韩国人只买韩国车的全民共识极大的推动了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繁荣。中国目前的汽车消费仅次于美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中国汽车仍然是低质、低价、低档的代名词。

韩国人的手机也只有LG和三星两种,不象中国大陆的手机牌子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而且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从机场到酒店,从景区到闹市,韩国人用的所有设施设备都是韩国本地产的。对照韩国民众,想一想我们中国人,十几亿人口,几千万户人家,有几户家庭没有日本的电器用品?上百万企业,有几家没有日本的机械或办公设备?路上成千上万辆汽车,日本汽车占了多少比例?想一想充斥电子城的家用电器:索尼、松夏、东芝、日立、三洋、雅马哈、NEC、JVC、先锋、山水、尼康、奥林巴斯、美能达;办公设备:理光、卡西欧、佳能、富士、爱普生;汽车:日产、铃木、本田、丰田、三菱、马自达、凌志、日野、五十铃;还有食品、饮料、饭馆、服装、化妆品、机械设备、轴承、数控机床…日本产品几乎囊括中国人生产生活的所有领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人侵占中国国土不过八年的时间,但是日本人对中国大陆的经济侵略却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起成长壮大的!

印象二:韩国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韩国,一次性的消耗品是绝对禁止的。我们在酒店吃饭,用的筷子、饭碗等餐具都是不锈钢制品,易于打理,又容易消毒。不锈钢的碗碟代替了陶器瓷碗的使用,也减少了对宝贵泥土的要求。牙签是红薯制成的,坚韧相济,比我们的竹牙签还好用,而且非常容易降解,这些再生环保的材料保护了韩国的树木不会被商业性地过度砍伐。

11月5日在前往光阳制铁厂的的三个小时车程中,我们的巴士车经过了一个个山坡,山坡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再加之蔚蓝的天空中白白的云朵,形成了到处是风景的景象。韩国政府的环保意识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韩国人誉为民族英雄的朴正熙政府就开展“新村运动”。其口号是“思维要更新,环境要改善”。为了保护韩国的空气质量,韩国政府不惜代价投资公共交通,从1974年就开始实施地铁计划。目前,已经有地铁350公里,铁路与公交汽车的建设比翼齐飞,交通设施日渐成熟,各类交通工具四通八达,极为方便,韩国政府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在韩国访问时,高速公路上有一条兰色的行道线,兰色车道便是供七座以上汽车的专用车道,不仅如此,这些汽车还不必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缴交过路费。对于乘公共交通出行的人们,如果乘公共汽车后再转乘地铁时后者是免费的,反之亦然。而且据说,在首尔繁忙的快速路段,从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小轿车内少于2人的,要交纳2000韩币的过路费,三人以上的就不用缴费。韩国政府就是不厌其烦的制定这些措施,用经济手段减少和调节路上的车辆,减少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1月7日刚到济州岛,望着清澈湛蓝的海水,禁不住心旷神怡,叹为观止。韩国人能让济州岛的人过上比韩国本土的人还优裕的生活,同时保护了北太平洋的海水,怎么我们发展经济一定要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呢?

韩国政府采取的这些诸多措施,并没有为了环保的需要或者以环保为借口增加人民的负担,而是通过减少出行人的费用,鼓励人们使用更为经济方便的交通工具,造福社会。想一想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出现的每一个需要调节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于他们就变成了又一次敛财的机会。怎么同样的事情,一到我们国家就变味了呢?

通过短短的几天要想彻底认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人民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在以后继续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来壮大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中国青少年代表团韩国文化考察陕西组

邓锐兵

2009-11-11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