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6•25战争硝烟过后的战争
상태바
6•25战争硝烟过后的战争
  • 卢在贤 评论委员/文化记者
  • 上传 2009.07.24 08:39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笔者曾听一位对高中学生进行小班教学的培训班讲师说,现在的学生始终无法理解“5·18(光州民主化运动)”,自己为了说明这一历史事件吃了不少苦头。学生们能够听懂事实关系,却不理解军部为什么推翻并夺取了政权,光州市民为什么冒着性命起义。这位讲师认为,这是因为如今的高中生都是90后,对于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5·18事件,他们只是学习了这一历史事实而已,并没有亲身经历过。

那么,“6·25战争(朝鲜战争)”就更不用说了。今年是韩国战争爆发59周年,三天之后的27日是韩国战争停战协议签署56周年。美国下院通过了在韩国战争停战日7月27日下半旗致哀的法案。不久前,我曾听一位小学老师说,每年学校都举办“纪念6·25,体验饭团”的活动,但校方担心学生不吃,于是在热米饭里面加入芝麻、青菜、麻油等再拌好。结果学生觉得很好吃,吃得津津有味,校方这才意识到这样可能无法取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于是今年有意没有制作得特别好吃。现在的小学生怎么会体会到半世纪以前饿着肚子在野外徘徊后得到别人施舍的一个饭团的味道呢?

最近,笔者颇有兴致地阅读了《战争体验的战后史》(福间良明著)。这是收集1945年战败后,曾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士兵、尤其是战死疆场的士兵留下的随笔而编成的书,该书共有几卷,非常畅销。被拉到战场并在战斗中牺牲的大学生们的随笔集——《倾听海神的声音》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书以主人公“学徒兵”为观测视角,一直以来都在知识分子之间引发激烈的论证。很多意见认为,主人公是在帝国主义政府的强压之下参战而遇难,因此是“牺牲者”。但随着时间流逝,可能只有日本国内仍觉得他是“牺牲者”,但在韩国、中国等遭受侵略的国家,更多的人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加害人”。在战争期间上大学,成为“学徒兵”的“战中派”和其上一辈的“战前派”、战败时诞生的“战后派”之间的观点差异异常明显,但大家大体一致认为殉难的学生兵是发展、和平的象征,但1969年之后,大家在这一问题上又出现了不同意见。全共斗系列的运动圈学生们摧毁了私立立命馆大学校园内竖立的战争中殉难的学生兵铜像。生于“高度成长期”的他们认为战后的日本是“管理到位的先进帝国主义社会”,于是破坏了象征着帝国主义的铜像。

像战争这种大事件结束之后,经常会爆发一种如何审视并解说的“记忆的战争”,也就是一场“战争后的战争”。日本国内展开了一场记忆的战争。那么在韩国怎么样呢?在外部,韩国有一个称作“朝鲜”的对手。据说最让脱北者感到惊慌失措的时候是听到“韩国战争是朝鲜发起的侵略战争”时。据说,接受“是韩国发起的侵略战争,而非朝鲜发起的战争”一般要经过一年以上。此外,即使在韩国国内,也有人瞎说“韩国战争是朝鲜发起的统一战争”。

笔者认为,因韩朝两国理念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不同,但我们应更看重“代沟”问题的处理。我们应该好好教育的人不是直接有过参战经验的一代人,也不是听父母一辈的言传身教、对战争有着间接体验的一代人,而是目前正在成长的一代人。但是连成人都难以完全理解吸收的韩国战争问题,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呢?韩国战争尚未变成尘封的历史,曾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终将逐渐离开人世。如今到了学生父母一辈出谋划策的时候。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