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北京共识”能够达成吗
상태바
“北京共识”能够达成吗
  • 乔纳森·霍尔斯莱克 布鲁塞尔现代中国学研究所所长
    整理:金韩星(音) 记者
  • 上传 2009.04.24 09:15
  • 参与互动 0
分享该报道至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本月初巡访了欧洲。他首次走出北美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可是,“华盛顿共识”,即由美国主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一去不返已经是难以掩盖的事实。如今重要的是“华盛顿共识”将被什么取代。

笔者经常听到“中国‘软实力’不足”的言论,可是在经济管理问题上,中国式的应对方法正变得越来越有力。奥巴马政府为了稳定经济,也像中国20多年来所做的那样开始干涉市场。在中国式的经济模式下,政府通过严格的金融管理、能源研究开发指导、选择性的进口限制等方式主导国家经济,而奥巴马刺激经济的政策也已开始使用这样的手段。

“北京共识”,即中国式的经济模式将经济发展作为国家的首要目标,通过有助于国家稳定的方式追求增长。这种外交和政治上的现实主义已不止是在颠覆布什政权时期的新保守主义政策,它的目标是试图以更经济的方式使用有限的资源。在经济危机的状况下,政府将吃饭生活的现实问题放在首位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只是美国因此失去了作为自由贸易主义拥护者的根据。

在过去20多年里,美国和欧洲同盟国相信可以将自己的经济政治原则灌输给其他国家,但在今天,西方世界不再拥有强加条件的手段。美国单独主导的国际秩序正在变成多个地区强国竞争的体制,这些国家为了经济成长与消除不稳定因素将探索新的合作。“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将维护国际社会安定的责任托付给美国,却在各自的势力圈内承担了更重要的角色。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责任,缅甸问题应由中国和印度解决。美国的政策变化必然会削弱西方自由主义的力量。虽然美国具有灵活性、包容力和领导力,但是欧洲却无法如此。就连欧美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弱化。美国通过现实主义暂时可以更加灵敏的应对危机,可是将会失去自己的部分软实力。今后美国的影响力不再是由道德上的尊敬,而是由经济复苏和新同盟的成功与否来左右。

可是“北京共识”也不能保障安定。强国间的合作容易破裂,需要很强的自我控制。对于美国的180度大转弯,还应观察国民的反应。万一重要的经济轴心变得危险的话,民族主义将会夺走实用主义的位置。地区强国之间可能出现利害关系,长期以来的纠纷也可能再次凸显。中国的行动也很关键。万一中国成功地摆脱经济危机,继续壮大力量的话,将与中国的关系看作“双赢”的视角也会变成“零和”。
댓글삭제
삭제한 댓글은 다시 복구할 수 없습니다.
그래도 삭제하시겠습니까?
评论 0
댓글쓰기
无须注册会员快捷留言

精选报道